欧莱雅北亚总裁及中国首席执行官博万尚分享重点战略
国货美妆的“技术突围”
面对珀莱雅、薇诺娜等国货品牌在功效护肤领域的突破,以及自然堂、花西子等在新原料研发上的进展,欧莱雅中国副首席执行官马晓宇提出的“心价比”概念颇具深意。数据显示,2024年双十一美妆TOP20榜单中,国货品牌占据约半席,其中薇诺娜特护霜、珀莱雅红宝石面霜等单品复购率很高,正蚕食外资品牌的中端市场。
欧莱雅中国副首席执行官及高档化妆品部总经理马晓宇分享重点战略
欧莱雅的应对策略颇具针对性:一方面通过控股医美机构获取临床数据强化科技背书,另一方面通过文化IP合作提升情感联结。其即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启的2025年全新“美之道”文化合作项目,以及与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等伙伴以“美之道”为题出版专著,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对标花西子的“东方美学”路线。
生态竞争的新维度
在研发投入上,欧莱雅中国2024年研发费用为11.4亿欧元(占其营业收入的3%),但相较华熙生物(去年研发投入占比8.08%)、贝泰妮(2023年研发费用率达到6.07%)等本土企业的投入强度仍有差距。为此,集团正通过两项新举措构建竞争壁垒:与凯辉基金和上海静安区合作成立的基金,将重点投资处于成长阶段的美妆品牌和相关企业;另一支基金由天图投资管理,与欧莱雅集团战略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公司BOLD合作,旨在投资同领域的早期公司。
欧莱雅中国研发和创新中心总监白林分享研发战略
欧莱雅中国在发布会上特别强调的“就业乘数效应”(1:20就业带动)和累计33万个就业岗位数据,凸显其应对ESG(一种综合性的评估框架,用于衡量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竞争的策略。这恰是近年来完美日记等新锐国货因供应链问题受诟病后,行业关注的焦点。
2030竞逐的关键变量
行业分析师指出,欧莱雅要实现1.5亿消费者目标,需破解三大课题:在高端市场抵御雅诗兰黛的修复线产品反扑;在中端市场阻挡珀莱雅等品牌的“成分党”攻势;在下沉市场应对上海家化等本土集团的渠道优势。其近期重点发力的男性护肤市场和银发经济,正是寻找新增量的战略选择。
随着美妆行业进入“外资深度本土化”与“国货高端国际化”并行的新阶段,欧莱雅此次战略升级不仅是企业蓝图,更折射出中国美妆市场竞争范式的根本转变。当Z世代消费者将“成分有效性”和“文化认同度”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场围绕“心价比”的立体战争才刚刚开始。
欧莱雅北亚及中国公共事务总裁兰珍珍分享“美之道”项目理念与进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吴迪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潘政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