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如何更轻巧灵活?搭载了哪些智能模块?记者来到了北京的一家卫星总装基地。
总台记者 魏雨彤:我现在在卫星先进装备制造实验室,在我身边的这是一颗高分辨率平板结构的遥感雷达卫星。正在进行的是模拟火箭发射过程中产生的振动,通过振动台对卫星不同方向的测试,来检验这颗卫星能否经受住火箭发射过程中的力学环境。
目前,这家企业有四十颗左右不同型号的卫星正在研制,已经初步进入批量化生产的阶段。
微纳星空、泰景卫星型号总师 常武军:我们公司自研的0.5米高分辨率遥感相机,目前已经在轨成功飞行验证,对于民营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可以说它的成像品质会非常好,可以降低到原来成本的二分之一。
科研院所打造共享平台助力商业航天发展
北京聚集了我国多个航天领域的科研院所。这些大院大所,如今打造了设备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助力商业航天发展。
作为我国重要的运载火箭研制、试验和生产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利用国家实验室体系,打造设备仪器共享服务平台,整合了电磁试验、计量检测等四大类可面向社会开放的专业板块,共200多项试验,助力商业航天发展。
记者在这家研究院的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看到,科研人员正在进行“无限辐射发射特性”的测试,其严苛的“过关条件”也让商业火箭发射更加有保障。
而同样在这家研究院的北京航天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通过研发智能检测技术,实现了对运载火箭质量管理的全面覆盖。
抓住机遇 商业航天开启星辰征途
随着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目前,商业航天企业也都在全力推进技术攻关。
总台记者 魏雨彤:这是基于海量观测数据所产生的虚实相生的气象星球,它的数据有很多种类型,比如说有气温,有降水,而现在所呈现的是风的分布情况。在商业航天领域的专业人士可以根据这样的动画,在卫星发射过程中对时间窗口的安排、返回舱预定落点的判断等方面得到重要的气象数据参考。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唐德可:随着我们的努力和推动,进一步扩大我们天上的卫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让它的价值能得到更广泛传播。未来我们经过人工智能的解算处理等,可以极大增强我们对所处世界的观察能力。
除了利用这些已经在轨的卫星来获取数据,北京星辰未来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在策划建设和运营一个巨型算力卫星星座。现在的遥感卫星一般需要把数据回传到地面,在地面进行计算,而将来算力卫星成功发射运行后,可以让这部分计算在天上进行,能大大提高卫星数据计算的及时性和经济性。
(总台记者 王胜东 魏雨彤 张福德)
编辑 : 顾冬梅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