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益海出生于盐城市射阳县,年少时他就曾和大人们一起看过有关雷锋故事的露天电影,雷锋精神曾给他留下深刻印记。1993年12月,从部队退伍复员被安置在企业工作的孙益海通过招警成为郭猛派出所的一名基层民警。彼时的他怀揣着同样服务人民的雷锋精神,骑着一辆自行车,飞驰在田间地头为群众解决问题。 “半年里我跑遍42个村子,和所有村干部都变得熟悉。可能夸张地来说,我晚上不开灯的情况下,都能骑车找到村干部家里。”孙益海介绍,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出过9个警,一直忙到夜里11点左右才回到派出所。
但是命运给这位勤劳有干劲的民警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1995年11月30日,26岁的孙益海在参与收缴非法枪支行动时遭遇对方枪支走火,他左腿主动脉被火药枪炸烂,血压两次降为零。为了保命,他接受了高位截肢手术,36颗钢弹终身留在他臀腹部位置。这次受伤还给孙益海留下了永久的后遗症,快30年过去,他依然要每个月都抽时间去医院接受治疗调理,他的办公桌上常年放着止痛药。
截肢后康复的两年里,孙益海换上了假肢,逐渐去适应一条腿生活。他回忆自己曾尝试骑踏板摩托车出行,然而在路上他右腿一蹬地,车子向左偏后因没有支撑,他便倒在别人家菜地里。“我脑子里一直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残疾人,但后来我还是买了残疾人三轮车。”孙益海告诉记者,当时他的孩子刚出生不久,为了给孩子长大后树立个好的榜样,他开始接受现状并努力尝试做一些事情。
1998年初,在单位的照顾下,他回到郭猛派出所成为一名负责户籍管理的民警。从外勤转内勤,他却感到吃力,“早年户籍信息不少是手写导致错误较多,电子信息化后,所有东西都要认真地边干边学。”熟悉业务后的他,本该就此坐好办公室,然而他却开始骑上三轮车,靠着假肢与拐杖再次疾走在村镇小路上。
为核实一条户籍信息,孙益海曾开着三轮车奔波数十公里;为让行动不便的老人顺利换证,他主动上门去为老人拍照,甚至在泥泞的路上摔掉假肢。2009年在相关法规的完善下,孙益海顺利参加自动挡汽车驾驶资格考试,回想起取得驾驶证时,他高兴说道,“这之后只要别人能去到的地方,我也能到。”
在孙益海的派出所工位旁,“益海工作室”的招牌格外亮眼。他自创了“四个一”工作法——办好一张证、解开一个结、熟悉一个人、结下一段缘,累计为群众办理户籍业务5万余次。孙益海还牵头成立 “益海志愿联盟”,将户籍服务延伸至扶贫帮困、矛盾调解等领域。他四处奔走为贫困家庭找工作、筹学费,帮助16个困难家庭重燃希望;他带领志愿者开展法治宣传、环境保护,让雷锋精神在基层生根发芽。熟悉且佩服孙益海为人的居民们自发加入联盟,曾受过他资助的学生小尹,如今也成为了志愿者队伍中的一员。
2021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一名姓戴的老人因患癌时日不多,老人儿子找到孙益海,希望能为老人补办一张此前丢失的身份证。孙益海随即答应下来,主动上门为老人拍下人生最后一张照片。坚持上门服务,为留守儿童解决户籍难题,甚至自掏腰包为贫困家庭垫付费用,这些都是孙益海工作故事中的一小部分,30年里,他用过的9根拐杖磨出深深的凹痕,见证着他单腿行走3万余公里的“铁脚板”。
3月5日,中宣部发布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个人名单,孙益海的名字赫然在列。这位左腿高位截肢、体内仍嵌有36颗钢弹的退役军人,以30年如一日的坚守,用一条腿、一根拐杖、一颗赤诚之心,将雷锋精神镌刻在田间地头,温暖了万千群众。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燃
校对 石伟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