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9:55,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南京市金陵小学的校园便热闹起来。全校50个教学班1900余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小跑至指定的运动区域,开启阳光体育大课间。学校教导处副主任、体育教师孙圣告诉记者,自“2·15专项行动”启动后,学校每天上午下午各有一个“阳光体育”大课间。上午,同学们以跑操、广播操、街舞操等集体运动为主,下午大课间更具趣味性,跳长绳、木头人、贴烧饼、丢沙包等近20种体育游戏让同学们“动”起来,更“笑”起来。
据了解,“2·15专项行动”给金陵小学带来的主要变化是每天新增一个大课间,为此,学校采取“联动教研”的方式,将各个学科老师纳入体育教育小组,一同参与大课间活动、体育游戏以及体锻课的研讨组织工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学副校长王志辉介绍,“2·15专项行动”实施后,全校老师轮换排班,保障学生科学、安全地动起来。下学期开始,南化四小将正式施行每天1节体育课。面对全校67个教学班,近3000名学生的大体量,学校正计划对校园环境进行改造,拓宽室内运动空间,以保证十几个班级可以同时上体育课。
培育兼职教师,联动社会资源
这些创新探索,保障体育课“天天见”
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南京率先对鼓楼区、栖霞区、六合区和溧水区4个区试点落实“小学每天一节体育课”。体育课如何开足又开好?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王蔚老师介绍,学校将原先的“社会实践”“综合研究”等调整为体育课。改为体育课后,这节课依旧由原课程老师承担。各年级专职体育教师会给兼职体育教师编写适用的学期教学计划和课程教案,并以年级为单位,对兼职体育教师进行上课内容的培训,这些教学内容大多以体育游戏为主,简单易行,有效降低了教学难度。
王蔚表示,“让孩子们在阳光下运动,让孩子们的眼睛得到休息,那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提升视力肯定有好处。”
王蔚告诉记者,实施每天一节体育后,全校每周新增一百余节体育课程,对于运动场地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对全校16名专职体育教师来说还是有压力的。为此,学校积极开发外部资源,带领学生去五台山体育中心开展羽毛球课、网球课、游泳课,体育中心的专业场馆和专业教练及时补充了体育课的场地资源和师资力量。
金陵小学副校长李新分享了学校的实践经验,我们将足球课、游泳课、柔道课纳入校本课程,目前,学校一到五年级,每周一节游泳课,一二年级每周一节足球课,三年级每周一节柔道课,这类校本课程的老师以校外专业教练为主,此外专职体育教师执教体育课,兼职体育教师负责组织体锻课,自上学期开始学校就已经充分保证每天一节体育课顺利实施。
身心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每天一节体育课”功在未来
采访中,记者发现,“我的体育是数学、语文老师教的”还真不是一句玩笑话,为了应对体育课时的增加,其他学科老师也开始尝试“跨界教学”,这一做法已在许多学校落地。
南京市教研室小学体育教研员陆伟表示,一方面体育课数量增加、课间活动延长对体育教师的工作量有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仍存在,因此一些区域已经开始探索培训兼职体育教师,通过积极的角色转化与专业指导,充实体育教师队伍。与此同时,校外社会力量对学校的体育教育也可以形成资源的补充,在符合规范、收费合理的前提下,以体育俱乐部或者体育社团的形式开展,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多元化的体育课程。未来,随着体教融合进一步推进,期待优秀退役运动员入职校园,为学校体育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身心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每天一节体育课’是好的开始,希望能持续地落实下去。”一位有着30多年教龄的小学体育老师向记者表达到,行动实施时要避免课表“两层皮”的现象,课表安排了体育运动,但实际并没有真正落实,或者老师拖堂占用学生课间活动时间,诸如此类的做法都不可取。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切实地守护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他们铺就美好的未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顾茜敏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