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年味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大年初三,突然下雨,村里的舞龙队可能过不来了。不过,我们的手机上有之前舞龙、送灯笼的视频,你们可以观看。”在南京高淳区时家村时先生家的堂屋里,时先生的夫人小葛对登门拜年的我们说。
“舞龙队上门送吉祥,搞的这么热闹?”我们问。
“是的呀,我们家家户户不仅准备了好烟、好茶接待,还会派发红包。舞龙队一天忙下来,收入相当可观。不过,舞龙队的红包收入,与个人无关,是全部归村集体所有的。”小葛快言快语地说。
“听说舞龙队一天要跑五六万步,很辛苦,竟然没有报酬?”我们有些不解。
“村里18岁到65岁的男人都是舞龙队的当然成员,自己的大龙自己舞,大家都是在尽义务。”小葛解释道。
话舞龙,说跳马灯、蚌仙舞等一系列年味十足、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活动,大家七嘴八舌……
正月初一,我们一行六人从南京城里来到与安徽省宣城交界的高淳。原本想赶在外地客流到来之前,轻轻松松地逛一下位于淳溪镇上的“高淳老街”。出乎意料的是,初一下午老街上已经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原来,逛老街也是当地居民过年的一项重要活动。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在铺着墁火层岩麻石的老街街面上漫步。一路上,不仅可以观赏古建筑、古画像、古石雕,更能够感受到当地居民对传统生活的热爱。店铺里,现蒸的米糕、蟹黄汤包、藕粉芡实大糕,以及生煎、臭豆腐、家酿米酒等等,香气四溢,引人驻足。
“我年年来老街尝小吃,感到今年逛老街的人最多。”一位当地的女士对同行的朋友说。
我们还专程造访了位于南京市高淳区东北部的“中国传统村落”漆桥村,当地四面环水,超然独处,萧然物外。村里及周边地区目前聚集了二万三千多名孔子后裔,高淳孔子文化研究会暨高淳孔子后裔联谊会应运而生。庙堂的壁上,挂着孔子的肖像。祭坛上,香烟袅袅,红烛长明。
在村上的一条长500米,有千余年历史的老街巷里,我们遇见了一间间百年老店铺。走进一个杂货店,林林总总的小百货直面老街,老式的三尺柜台里,端坐着头戴皮帽的店老板,此情此景,让我们仿佛回到了久远的过去。来到街口的一家豆腐店前,我们买了一份油炸臭豆干分而食之,个个赞不绝口。
在时先生的家里,小葛为我们备了一桌地道的农家菜。咸肉、熏鱼、四季豆,汤汤水水,十多样,我们大快朵颐。满满一锅青菜粉丝烧蛋饺,被我们一扫而光。
饭后,宾主一起冒雨去观看了放烟花。绚丽的风火轮,缤纷的孔雀开屏,飞向夜空的加特林,引起一阵又一阵欢呼。
春雨过后,万物复苏。蛇行千里,美好永远。
吕晓露 文/图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