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昆山杜克大学中国招生录取院长李含果:加大公共场所 AED 投放量,打造“黄金四分钟急救圈”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作为一种便携式且易于操作的医疗设备,在心脏骤停的急救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月11日,苏州市政协委员、昆山杜克大学中国招生录取院长李含果提出建议,希望苏州市完善AED设备布局以及相关配套措施,进一步提升城市急救水平。

心脏骤停多数发生在医院外,抢救成功率尚不足 1%。若能在心脏骤停急救的 “黄金四分钟”内使用 AED 除颤,可使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存率提升至 50%-70%。李含果说:“目前,我们观察发现,AED这种设备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可能还是有点神秘,很多都不太了解,更别提正确使用。”

2023 年 6 月,苏州市入选首批全国医疗应急重点城市。李含果认为,这为 AED 配置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目前,苏州市将 AED 倍增工程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加速构建 “黄金四分钟急救圈”。截至目前,全市投放的 AED 设备数量已超 3000 台,广泛分布于火车站、汽车站、体育场馆、文旅场所、政务服务窗口、轨道交通站点、大型商超、中小学校、农贸市场、养老机构等场所。

但是,当前苏州的 AED 数量与布局仍存在若干问题。他说:“AED 数量仍显不足,与世界及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存在差距。例如,美国纽约的公共场所 AED 总数超 14000 台。其次,AED 的布局不够科学、均衡,尤其是苏州的县级市区域,存在大量布局空白。”此外,广大市民对 AED 的知晓率及使用方法的了解程度较低,急救意识和技能匮乏。

据了解,在李含果工作的昆山杜克大学校园内,就部署了 60 台 AED 设备。李含果说:“我们一共只有28幢楼, AED 设备配备的密度非常高。”两年前,一位家长到学校里看望孩子,就发生了心脏骤停的险情。但是,幸好及时使用了AED设备进行急救,因此脱离了生命危险。

基于这些现状,李含果提出,要借助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和商业运作等多种渠道,持续加强 AED 的部署总量。除数量外,更要注重 AED 布局的科学性,关注急救需求发生时获取 AED 设备的便捷性与时效性。“对于公共体育场所、健身房、购物中心、养老社区、学校等 ‘潜在高需求’ 场所,应进行重点倾向性部署。”

他提出,要对整个苏州市的 AED 项目各项工作及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与调配,持续全面评估 AED 的配置数量、分布情况及使用效果等,并整合联动 120 急救系统、胸痛中心、AED 管理系统、急救志愿者培训、城市监控及市民居家应用终端推广等具体工作。

当前虽有多个渠道可查询 AED 位置,但缺乏一个深入人心且信息完整全面的查询渠道。李含果说:“例如,我们学校的 60 台 AED 设备,都无法通过微信小程序和 ‘苏周到’查询到相关信息。”因此,此外,信息呈现的碎片化问题亟待解决。

光有设备不够,更要学会使用。对此,李含果建议,除继续开展更多宣传和培训活动外,建议相关部门从中小学入手,全面普及 AED 的查询和使用方法,并以 “家庭作业” 的形式让学生向家人普及 AED 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如此,可在普通市民中快速普及 AED 知识,且相较于志愿者培训,成本更低,效果更显著、更持久。

统筹 薛马义

2025年苏州市两会扬子晚报全媒体报道组:於苏云

拍摄:陈金刚

剪辑:李志远

校对 徐珩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