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国网徐州供电公司: 炼精兵育强将,“沉浸式”实战培训促成长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第一次如此身临其境的参与一场培训,从头到尾、一点一滴都是自己亲身亲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知识,也发现了问题和不足。”近日,国网徐州供电公司青年员工郭明鑫,在参加了公司为新员工开展的“沉浸式”专项试岗培训后颇多感慨,“这样的培训方式针对性特别强,效果也非常明显。”

赋予“传帮带”“师带徒”新内涵

“沉浸式”专项试岗培训期间,在老师傅的带领下,郭明鑫将检修现场当作最好的实战课堂。从基本流程到注意事项,从检修方案到实际操作,他逐渐在实战中清晰了解了专业工作要点。“让我对专业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原本以为只是简单的操作,可真正上手后才发现,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郭明鑫说。

区别于传统的单一授课、固定技能培训等方式,国网徐州供电公司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沉浸式”专项试岗培训。这是该公司在江苏电力系统首次进行的持续性大规模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的尝试,也是践行江苏电力“334”青年员工培优工程的最佳实践。其采用“封闭跟班+实景作业”的方式,让青年员工跟随班组老师傅同吃同住同干活,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赋予“传帮带”“师带徒”新的内涵。

“一方面,让青年员工跟随老师傅从‘零’开始班组生活,体验感十足,真正做到培训内容入心见效;另一方面,由班组骨干人员担任技能导师和考评员,使培训内容更贴合实际,极大地提升了培训效果。”国网徐州供电公司人力资源服务室主任张伟说,这种培训方式紧扣现场实际,可谓全方位切合现场生产需求。

目前,“沉浸式”专项试岗培训已举办12场。自开展“沉浸式”专项试岗培训以来,新入职青年员工已熟悉变电检修、继电保护、变电运维、信息通信、电力营销等专业知识,初步掌握了相关专业多项实操技能。培训结束后,公司还对学员进行跟踪问效,建立健全培训三级评估机制,有力助推公司加快打造一支懂理论、会操作、强技能的青年技能人员队伍建设。

探索开展轮值班组长“试上岗”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为响应江苏省电力公司“334”青年员工培优工程工作要求,徐州供电公司还在一线生产核心班组探索建立轮值(试岗)班组长制度,针对性解决班组长配置不足问题,扩充班组长后备人才库。

试点单位按照“急用先行”原则确定营业班、配电运检班等5个试点班组,面向入职满两年青年员工,开展轮值(试岗)班组长公开选拔。“这些班组中,有的现任班长年龄较大,将在近两年满龄退岗;有的老班长退岗后,青年员工尚未成长起来,班长位置也一直空着。”张伟说。

轮值(试岗)制为一线青年员工搭建起多岗位历练的平台。“我目前没有取得技师资格,中级职称也还没拿到,不满足班组长的上岗条件,没想到公司能够以这样的方式让我参与到班组管理中,除专业技能外,我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都得到充分锻炼。”

2021年入职的配电运检班轮值班组长郭其金说。根据培养方案,他除了参与班组事物管理,还要承担“揭榜挂帅”课题,在重点任务攻坚中锻炼本领。

据介绍,每名轮值(试岗)班组长任期1年,为持续跟踪轮值(试岗)班组长履职表现,国网徐州供电公司还建立起相应的考核体系,结合评价结果,在后续正式班组长选聘中予以优先考虑。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将45名青年员工纳入班组长后备人才库,培养针对性大幅提升,班组长中青年员工占比提升至41%。

蓄足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

不管是“沉浸式”专项试岗培训,还是开展班组长轮值“试上岗”,都只是徐州供电公司多渠道助力青年员工“高飞振翅”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着力构建贯穿青年员工职业生涯的“跟踪评价、分类培养、科学选用、多能应用”的培养体系,提升青年员工培养成效。

该公司通过积极打造三级培训基地“30分钟实训圈”,在全业务全工种实训资源上积极探索,结合一线核心标杆班组建设要求,使育才工作充分植根于一线班组。运用班组特性将外部资源、多变环境、骨干经验和理论技能等要素融合,形成“以练带培,以培促练”的技能培养新模式。

同时,还联合地方政府、驻徐高校,通过校企共建培训基地等项目,搭建专家“价值输出平台、科研创新平台”,推荐优秀专家人才参与大师工匠项目。主动与地方人社部门保持紧密沟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基地、劳模工作室等各类评选活动,持续拓宽人才成长通道。

此外,徐州供电公司选取所属送变电公司和500千伏变电运检中心两个技术高地,作为新员工技能成长第一站,让新员工在基建施工、高电压等级设备运检等核心业务实战中快速成长。近两年来,先后有23名985高校毕业生分配至两个单位开展集中培养,占比超过40%。

通讯员 孙鹏 魏瑶 李伟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志亚


校对 王菲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