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扬子江诗会|跟着许仙游西津渡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虽然白娘子与许仙相遇在杭州西湖,但镇江见证了他们由开店施药到水漫金山的浪漫奇恋,现在,让我们跟着许仙,去游一游镇江西津渡吧。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我家娘子在镇江开了一片小店,为这里的百姓施药治病。而千年古渡西津渡,也曾留下我们俪影双双。

三国称这里为“蒜山渡”,唐称“金陵渡”,以后就称“西津渡”。

“一眼千年”,从南北朝时期的路面,一直到唐代、宋元时期、明代、清朝时期,踏上这青石板路,就仿佛步入千年历史。

建于元末明初的昭关石塔,我国现存唯一的过街石塔,全塔皆用青石分段雕筑。因塔上刻有“昭关”二字得名。石塔下半部分用块石垒砌出方形石门,横跨在狭窄的老街上,不仅依托起塔身,且下可行人。

附近有观音洞和救生会遗址,古代过江的不论是船民、伙计、挑夫还是商人都要在这条窄窄的街道上经过,他们在行前都会前去烧香,祈求平安。

在救生会博物馆,你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最早的民办救生机构——京口救生会是怎样运作的,当年的人们,若是遇上法海水漫金山,应该向谁求救。

千万不要忘记到镇江博物馆看一看,能更好地了解镇江历史文化。

博物馆后面有两栋英式建筑,这就是英国领事馆旧址,在这儿,你能听到一百多年前火烧洋楼的故事,感受到镇江人民反抗侵略的斗志。

这儿是待渡亭,当年李白、孟浩然、王安石、苏东坡、马可波罗都是在这儿排队坐船。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这位目光悠远又神情惆怅的诗人,就是唐代诗人张祜,一生有近500首诗词传世,这个数量在唐代诗人中相当可观,他最著名的一首诗,就是这首《题金陵渡》,它写出了诗人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唤起了所有人、包括我的乡愁。

千年的诗意,又延续到了今天。扬子江诗会正在此地举行,江河交汇,水韵千里,诗意如潮。

让我们像张祜一样,登楼临江远眺,体会这里的大气磅礴与千年眷恋,江水虽易道,千年的惦念,却依然有回响。

策划:冯秋红

文案:华明玥 冯秋红

统筹:杨恒国

拍摄:陈金刚 于房浩

出镜:李雪琪

剪辑:袁颖

校对: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