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时评】“课间一刻钟”,可不是简单做个加法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wholeTimeFilter(detailData.happen_time)}}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numFilter(detailData.review_count)}}次阅读
8月30日,记者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对课间安排做出整体统筹优化,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提供更加从容的课间时间,引导师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8月30日央视新闻)
按照现行的规定,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每天的课间活动分为小课间和大课间,其中小课间为10分钟。此次调整,小课间延长5分钟,增加的时间主要是从大课间里优化调整出来,均匀分给每一个小课间。课间时间的延长并非仅仅是时间上的加法运算,它涉及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的全方位变革。
课间时间的延长,首先是对学生休息权利的尊重。在过去,10分钟的课间休息往往只能满足最基本的去卫生间、短暂休息等。延长课间时间至15分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使他们有机会走出教室,进行户外活动,这对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同时,户外活动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更重要的是,这一变化要求教育者重新审视课间活动的价值和意义。课间活动不应仅仅是学生放松和休息的时间,更应是他们发展社交技能、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时段。因此,教育者需要精心设计课间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器材和适宜的休息环境,让课间真正成为他们快乐成长的天地。
此外,课间时间的延长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课堂内的知识传授,现在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从课间活动的管理者转变为共同参与者,与学生一起享受课间时光,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不仅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从而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当然,课间时间的延长并非没有挑战。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时间,避免学生无所事事或者过度嬉戏导致安全问题,是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课间活动计划,确保活动的多样性和安全性,同时加强对学生课间行为的引导和监督。
值得注意的是,课间时间的延长不应成为形式上的举措,而应真正落实到实处。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监督检查,确保学校不会利用延长的课间时间进行额外的教学或补课活动,从而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课间时间的延长,实际上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它不仅仅关乎时间的增加,更关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式的改进。在这一变革中,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间活动的价值,将其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真正培养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课间时间延长并非简单的加法运算,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者、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王琦
编辑 : 宋学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