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俣璇解释道:“就翻译速度、市场价格还有个人用户获得翻译帮助的便利程度而言,AI优势当然是非常大的。但在我的口译实践中,比如语音识别时,口音重的发音和同音词等很可能会被机器识别错误。即使是识别成功,机器翻译文本时也常出现脱离文意、多义词翻译错误等等。”
“相反,比如在大量的笔译工作中,我们可以先使用机翻大致处理,然后再进行润色,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AI的超快处理速度可以弥补人类大脑运作速度较慢的缺点;而人类译员能在口译现场捕捉到交流氛围,在处理微妙表达和文化相关议题时,能更好的理解和输出内容,这是AI不可能做到的。”
陈俣璇从大二开始选择人文社科学院文学与翻译系英语研究的翻译方向,她也是2024西浦口译大赛的第一名。她表示:“学院不仅为我们提供课程教学,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还给了我们很多实践机会。不仅是课堂上的模拟练习,老师们还提供了很多比赛或口译实习的信息和机会。口译不是真空中的学问,而是需要实战的实践性学问,很多具体的小问题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能意识到。”
基于近几年对翻译与语言服务行业的深入调研,人文社科学院文学与翻译系系主任胡婉博士也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与AI技术的协作能力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口笔译人才的必备技能。
胡婉博士还提到,就业市场上对特定细分市场翻译专家的需求日益增长:“例如,能够精准翻译证券公司二级市场研究报告的专业人才。这些岗位不仅要求应聘者具备出色的双语能力,还要求他们洞悉相关行业的知识,确保翻译内容的专业性。”
此外,胡婉博士认为翻译专业具有较强的可迁移性。“许多口笔译人才在翻译项目管理、国际传播、新闻编辑、图书出版以及国际业务拓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职位不仅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业务技能,还要求他们拥有强大的综合素质,包括有效的沟通协调能力、精确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高等教育领域,我们认为有两个方向值得重点关注。首先,职场变化迅速,专业教育应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了解岗位要求和工作方法。其次,随着技术的普及,个人的创造力和思考深度成为其脱颖而出的关键。因此,从专业培养的角度出发,我们将重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胡婉博士总结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顾已一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