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富贵山出土的墓碣,标记出东晋重要帝陵区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近日,由南京市博物总馆编著的《贞珉流徽:南京出土东晋南朝墓志》出版。该书汇集了南京地区出土的50多件东晋南朝时期墓志、墓砖铭文,是对这一类文物资料的全面整理,展现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深厚底蕴。其中,规格等级最高的当属晋恭帝墓碣,这一文物的发现也揭示南京富贵山是东晋时重要的帝陵区“钟山之阳”。目前,晋恭帝墓碣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收藏展出。

晋恭帝司马德文是东晋最后一位皇帝。公元420年,他被迫禅让给刘裕,降为零陵王。自从逊位之后,恭帝一直让皇后亲自做饭,生怕哪天被毒害。然而刘裕最终还是杀害了司马德文。当时,司马德文拒绝饮下毒酒,于是士兵们一拥而上,用被子蒙住杀死了他。

这方墓碣上书写的是“宋永初二年太岁辛酉十一月乙巳朔七日辛亥晋恭皇帝之玄宫”。司马德文死时身份为刘宋的“零陵王”。为何墓碣上还称呼他为“晋恭皇帝”?原来,司马德文之死,采用的是暗杀的方式。在名义上,刘宋王朝需要为晋恭帝举办一场与身份相符的葬礼,以特殊的政治仪式宣示前朝彻底终结。《宋书·武帝纪下》记载了此次葬事的规格:“车驾三朝率百僚举哀于朝堂,一依魏明帝服山阳公故事。太尉持节监护,葬以晋礼。”有学者指出,“葬以晋礼”的实质并非沿用晋朝丧礼的具体规定,而是指葬礼规格与司马德文在晋朝的政治身份匹配,即葬以帝礼,故现存墓碣称他为晋恭帝而非宋零陵王。

值得一提的是,这方墓碣发现的地点位于南京的富贵山。长期从事南京地区六朝考古工作的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志高在《六朝帝王陵寝述论》中指出,东晋有康帝、简文帝、孝武帝、安帝、恭帝五位皇帝葬于“钟山之阳”。当时另一处帝陵区在“鸡笼山之阳”,安葬有元帝、明帝、成帝、哀帝四位皇帝。被认为是帝陵的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大墓就属于“鸡笼山之阳”这一陵区。

王志高认为,东晋皇帝陵区分为两处,主要是因为墓主之间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史料记载,明、成、哀三帝皆先后以长子身份入继大统,从血统上看他们和元帝是直系,即所谓“中兴正统”。《晋书·礼志中》载,哀帝继位之初曾因“纂承之序”发生争议,最后朝议结果还是“上继显宗(成帝)”,“以修本统”,故哀帝继位虽在康、穆二帝之后,但其陵寝却紧步成帝之后葬在鸡笼山之阳。而钟山之阳的晋五陵中除康帝外,其余四帝一系相承,以旁支继位,故另辟新的陵区以示血统上的区别。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严静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