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打造“多彩阅读圈”亲子阅读志愿服务项目,“线上+线下”齐发力,通过发布“福地书单”、推出阅读存折、举办主题活动等形式,将读者参与阅读分享、阅读游戏等打卡行为记录在“阅读银行”,激发居民群众自主阅读的兴趣,提升阅读的趣味,营造全民读书的浓厚氛围。
文明实践+非遗传承,焕发文化“新活力”
双凤镇将非遗传承、民俗文化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整合双凤山歌、龙狮制作技艺等7项特色非遗文化资源,将非遗传承人转化为文明实践带头人,在村、社区以及中、小学设立非遗文化课堂,结合“我们的节日”“七彩的夏日”等主题积极开展舞龙、舞狮、双凤山歌教学,利用传统节日举办“羊肉美食文化旅游节”“民俗文化节”等活动,将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断增强文化认同。
新建双凤山歌工作室、移风易俗小站,携手非遗传承人徐松明,创作《凤雅山歌》居民文明公约,获评首批江苏省移风易俗先进案例。根据太仓市移风易俗“太风尚10条”新规,创作《山歌喜唱娄城新风尚》,推出《书屋小调》等双凤山歌新曲目,用乡土民俗文化赋能城市文明,推动农村地区淳朴民风、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向城市社区延伸。
文明实践+特色文旅,解锁花样“夜生活”
双凤镇立足地域优势、历史文化将文明实践工作与品牌农业、文旅产业相融合,优化双凤龙狮馆、维新遗址、“稻田理想园”等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充分运用文明实践的教育、文化、服务功能,与毗邻乡镇共同建设金仓田园文明实践分中心,举办“耕读传统 助力城乡文明融合发展——太仓市‘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启用主题研学路线,推动文明实践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扩大文明实践“服务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因地制宜地举办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理论政策、村规民约、文旅推介、文化传承等内容搬到“群众大舞台”、田间地头和旅游景点里,进一步延展文明实践活动生命力。
今夏以来,举办了福运莲鲤仲夏夜游会暨双凤镇“乐享福地 点亮星夜”夏季晚间文明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吸引省内外游客5000余人次,开展“‘稻’这里 遇见‘乡田’夏夜”文明实践活动、“点亮星夜 欢聚盛夏”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130余场。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接下来,双凤镇将继续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让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绘就居民家门口的“幸福圈”,让居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王菲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