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园林博物馆,团队成员讨论了园林里叠山、理水、花木等造园要素的运用方式,还尝试使用园林模型搭建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园林。在中国昆曲博物馆,成员们体验了馆内打造的沉浸式数字戏曲体验空间,VR看戏、戏曲点唱、戏曲直播等数字化体验令人耳目一新。在苏州评弹博物馆,评弹演员曾春林和徐佳琪为大家表演了作品《筱丹桂》,并指导成员们走上书场舞台体验评弹名家片段。在苏州丝绸博物馆的织染坊,大家近距离欣赏了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姚惠芬的织制与刺绣技艺,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坐进宋锦小花楼织机,脚踏竹竿、抛梭引纬,机杼声声不绝于耳,五彩的花纹在指下渐显。
体验之余,成员们不忘发挥专业优势,结合当下热点,录制“挑战体”小视频,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记录下多彩的文化和多姿的艺人,让更多人沉浸式“云游”博物馆。此外,团队还开发了江南博物馆“云上地图”H5,汇总了苏州多家博物馆的地理方位和展陈特色,梳理馆藏文物背后的趣闻哲思,赋能文博资源的活化利用,在一笔一画之间书写江南文化新的华章。
实践团成员江珊说:“作为传媒学子,在‘实地调研+影像摄制’的实践模式下,我精进了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次我们顺应短视频潮流,创新拍摄模式,相信‘记录’自有力量,希望更多人能通过我们的视频沉浸式体验江南文化。”
浙江曲艺杂技总台资深演员曾春林说:“近些年,我也正在探索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评弹这一艺术形式。吹拉弹唱,一板一眼,大学生们记录得非常详细,希望通过这种创新的形式,让更多人走进姑苏文化,爱上江南风采。”
在接下来的十几天里,成员们还将走出苏州,去往上海、无锡、镇江等地探访更多博物馆,从青年的视角出发,用光影和笔触记录江南文化的形质,透过遗存后世的经典文物,窥见千百年前的辉煌文化。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通讯员 陆书宁 欧阳秉新 陈国媛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