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以“竹”代石,南京林业大学一团队研发新型建材引关注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讯(通讯员 周争妍 记者 裴睿)近日,南京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可持续生物质竹骨料混凝土技术。通过新材料新技术,将表面改性处理后的竹子掺入混凝土,可起到代替部分石料的作用,这一新型混凝土建材有着低碳、环保等特点,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竹骨料与水泥基体间界面过渡区微观形貌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下,各行各业积极展开节能降碳行动,加速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其中,建筑行业对高碳排放碎石资源的大量需求成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南京林业大学及土木工程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由魏洋、王家庆、王高飞老师指导的研究生周争妍、易际阳以及本科生徐竟硕、华曼琪、戴顺祥等同学组成团队,针对新型可持续生物质竹骨料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展开试验研究工作,探究竹骨料替代天然碎石骨料的可行性。

竹骨料制作过程

为改善天然竹材易开裂、易腐蚀、与水泥基体粘结性差等缺陷,团队研发提出竹材表面改性处理方法,研究了改性对竹材物理力学性能、抗侵蚀性能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而后将改性后的竹骨料用于混凝土之中,通过试验研究,探究了竹骨料取代率、养护龄期以及改性方式对竹骨料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竹骨料的经济效益和减碳效益。

试验结果证实,生物质竹骨料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28天抗压强度能达到普通混凝土的74%,且与普通混凝土相同,竹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随着养护天数的增加而递增;相较于普通混凝土,竹骨料混凝土破坏时裂缝贯穿速度相对缓慢,表现出一定的延性;经环氧砂浆改性后的竹骨料与水泥基体的界面粘结性能大幅提升;使用1吨竹骨料可以替代3.6吨碎石骨料,且减碳量估算值为5.178 ~ 5.848吨,具备了替代碎石骨料的潜力。

新型可持续生物质竹骨料混凝土性能良好,绿色环保,对于缓解碎石资源匮乏问题、促进绿色混凝土建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可以应用在低层建筑、农村房屋建筑以及路面建设中。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