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苏州地铁 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和11号线均设置纳凉区,除6号线只有三个纳凉区外,其他线路每隔几站就有纳凉区域。纳凉区在今年全新升级,推出图书角、中小学自习区、围棋、积木游戏、儿童绘画墙等特色纳凉服务。
记者走访看到,地铁纳凉区通常设置在出口长通道的一侧,少数设置在站厅内空地处。每个纳凉区通过划线或围栏柱划定一片区域,并摆上纳凉区和纳凉安全文明守则的指示牌,在不影响其他行人的同时,向有需求的市民提供休息场所。所有纳凉区都配备有五彩缤纷的纳凉凳,根据身高不同设置了高矮凳,给小朋友们提供方便。2号线尹山湖站点的舒馨纳凉区还贴心配备了水壶、纸杯和花露水等防暑物品。
上午九点左右,地铁2号线的尹中路站、友联站、新家桥站纳凉区域已经有不少市民的身影。大多数是老人带着小孩,老人们拿着纳凉区的蒲扇,纷纷拉起了家常,小朋友们也找到了新玩伴,坐在一起玩耍。市民张老伯带着孙子坐在尹中路站的纳凉区,他告诉记者,这边环境很好,设施齐全,孩子有玩伴玩得开心,也凉快舒服一点。暑假期间,纳凉区布置的积木游戏、儿童图书等特色纳凉服务深受小朋友们喜欢,帮助老年人轻松实现带娃纳凉两不误。
在纳凉区内,年轻人的身影同样随处可见,一些市民拿出笔记本电脑开始移动办公,纳凉区成了他们的临时办公室,另一些市民被图书角吸引,阅读最新的杂志资讯,还有一些市民靠在行李箱上小憩。“我准备去苏州火车站,时间还早,在这边看看杂志”,在6号线望星桥苏大站纳凉区休息的市民丁女士表示,这样的设置非常人性化,以前想在地铁站休息,只能坐在地上或者台阶上,影响了其他市民行走而且坐得也不舒服,有了纳凉区就方便了很多。
记者注意到,不少纳凉区都配备有图书角,地铁3号线的东方之门站放置了《尊老爱幼的小猫》《曹冲称象》等儿童绘本,2号线的尹山湖站有《山羊不吃天堂草》《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等文学书籍,5号线的华莲站则放了《看天下》《故事会》等杂志,每本书上都贴上了“车站物资,请勿拿走”的标识。一位母亲带着儿子坐在纳凉区内阅读儿童绘本,她告诉记者,暑假会带儿子来接爸爸下班,正好陪孩子阅读书籍。看累了还可以玩纳凉区的围棋、积木游戏,她觉得这些设施非常贴心,是很暖心的举动。
此外,地铁11号线夏桥站的纳凉区还专门设置了中小学自习区,有的小朋友在家长的陪伴下写着暑假作业,有的小朋友一起阅读儿童绘本,还有的小朋友拿出画笔画画。其中一位小朋友表示,她家离这边很近,是这里的常客,自己在家写作业比较孤单,在这边有其他小朋友一起,交到了不少新朋友。
不少纳凉区结合苏州文化特色,呈现出独特的苏式装饰。在地铁5号线的华莲站,纳凉区的背景结合昆曲文化,增添了琵琶、古城、杨柳、卡通戏曲演员等元素,“古戏台上衣衫飘飘,杨柳树下看戏乘凉。”这片纳凉区的座椅是木质的,古色古香,充满了苏州文化的韵味。“这种小细节的改变让大家非常方便,是很细腻的举动,如果每个纳凉区都有桌子和充电口就更好了。”一位在纳凉区办公的市民表示,在苏州地铁纳凉区,温情和管理都不落下。
实习生 顾知煜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孙燕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