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营仪式在江苏省盐城中学举行,小营员们受到了盐中学子们热烈的欢迎。美国带队老师向记者表示,盐中学子们精彩的英语戏剧展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茉莉花》悠扬的歌声中,小营员们收到了盐中学子们精心准备的茉莉花束,两国孩子们互换了礼物和联系方式,展开了热切交流。
6月13日下午,全国最“咸”的中国海盐博物馆迎来了这群远道而来的小客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仅存的一件重约2000余公斤的整块盘铁前,美国小营员们开启了“一粒盐的旅行”。据讲解员介绍,盘铁实为中国古代官府防范私盐的产物,官府将整块盘铁分成几块到十几块不等,分别进行保存,只在制盐时才拼成整块。它像一个直径约2米的“超大平底锅”,一昼夜便能煎出2000多斤盐。在唐宋时期,盐城正是依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这样的煎盐工具,成为两淮地区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与整块盘铁这种大型制盐器具相比,一旁陈列的掖草扒、灰扒子、吊环和火叉等制盐工具,则显示出中国古人制盐技法的精巧,引起了小营员们的好奇。看来,“一粒盐的旅行”既是一场历史之旅,也是一场科学之旅。
随后,小营员们来到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开启了探索世界自然遗产黄海湿地生态的研学之旅。“与中国海盐博物馆展示的悠久历史有所不同,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更加显示出现代盐城的特点。”美国青少年交流营学生纪博文(Chi Caden)在游览过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之后表示,在中国海盐博物馆,他第一次了解到盐原来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还能对盐城、对中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而在中国黄海湿地博物馆,他感受到盐城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并对接下来的丹顶鹤保护区之行更加期待。
次日一早,盐城丹顶鹤湿地生态保护区的丹顶鹤们,迎来了这批特殊的小访客。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营员们近距离观察了丹顶鹤的优雅身姿,学习了湿地生态知识,开启了一段与丹顶鹤亲密接触的研学之旅。美国青少年交流营学生Katherine Haldy通过在黄海湿地博物馆中对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了解,到亲眼见到魅力无穷的湿地,这种从3D虚拟空间观赏到近距离感受的转变,让她分外惊喜。美国青少年交流营学生James兴奋地请小伙伴帮自己与丹顶鹤隔着玻璃合影,“从前我只能在电影和书里看到丹顶鹤,今天和丹顶鹤几乎零距离接触,感觉它比想象中更大、更美丽!”在保护区工作人员引导下,丹顶鹤群翩然起飞,盘旋在湿地上空,时而从营员们面前展翅滑翔而过,引起阵阵惊叹。
湿地是盐城亮丽的名片。据悉,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77万公顷海岸型湿地,且盐城的湿地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5.2%!此次盐城研学之旅,让小营员们在领略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日程中,营员们接连打卡了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中国淮剧之乡”——盐城建湖淮剧小镇等地,还亲手体验了石磨豆浆和盐城美食,从各个方面充分感受了盐城之美。其中,在淮剧小镇,营员们跟着专业老师,穿上华丽的戏服,现场学习身段、动作和手势,过了一把“才子佳人”的瘾。这次盐城之行,营员们不仅感受到了文化交流碰撞之美,还收获了珍贵的跨国友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贺东婷
盐城市教育局供图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