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山石也,在厂(han,三声)之下,口象形。”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老师杜婷婷带来语文课《石中有“话”》,带同学们了解南京“石头城”名称的来历和“虎踞龙盘”的典故,还通过对《黄山奇石》《琥珀》《猎人海力布》《猴王出世》等课文、名著中关于石头的描写,让同学们了解作者描写石头的用意。杜老师还邀请同学们和AIGC对话,了解不同意境下石头反映的历史文化、解释主题、借石自喻等内涵,完善自己的阅读记录单。
大自然中的岩石可以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南京作为“石头城”,这三种岩石是如何分布的呢?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老师吴林宇带来科学课《身边的石头研究》,邀请同学通过地质构造运动、水文过程、气候要素等方面研究猜测紫金山、汤山、六合的桂子山分别有哪些岩石,并在收集证据的基础上,试着推测岩石分布情况。通过讨论和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南京部分地区的岩石种类及形成过程。现场,同学们还将巧克力碎屑加热融化,模拟岩浆倒入模具中,轻轻晃动形成不同的形状和纹理,等待冷却固化后形成固态的岩浆岩模拟物,通过实验模拟了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鱼纹有着吉庆有余、连年有余、鱼跃龙门等美好寓意,当鱼纹遇上石头,会绽放怎么样的艺术美呢?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老师王慧君带来的美术课《非遗石绘鱼纹》,让同学们了解了古人设计鱼纹的方法,以及不同时期人们对鱼纹的设计排列也不一样,比如新石器时期鱼纹朴拙简练,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鱼纹具有狰狞之美,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鱼纹更加写实细腻等。在此基础上,王老师让同学们通过AI 工具动手设计,感受人脑与机器的不同风格,提升鱼纹设计能力,递进式探究石绘艺术,让同学们学会用非遗石绘语言表现鱼纹,并根据石头本身的纹理、大小、形状、质地等进行了石绘创作。
专家点评:
“数智赋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南京市秦淮区教师发展中心刘红主任表示,本次“问题驱动下的项目化学习主题探究活动”不仅是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也是秦淮区”活力课堂“教学节活动。秦淮区举办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鲜明地表达一个观点,那就是:要实现高质量教育发展,最关键和根本的在课堂。只有深耕课堂,做好课堂理论建构和实践落地操作,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只有优秀的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够赢得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期待区域课堂能够打开空间、知识活化、思维进阶、能力迭代和生命增值,在活力课堂的价值引领下,我们鼓励每个学校根据活力课堂的价值引领来实施、打造自己的校本特色课堂。”刘红表示,希望进一步推进数智化,扩大教学时空,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方式,通过“数智赋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熟练地运用技术丰富自己的见解,通过AI技术扩展自己的见识,不断深化了自己的认知结构。她认为今天的活动具有前瞻性,让学生在素养的生长上不断得到发展。
广东省山市教育信息网络中心主任岑健林谈到对三节课的印象时表示,老师们在教学理念方面非常先进,采用的技术也非常前沿,教学结构设计合理科学,教学活动组织有序有效,师生互动非常活跃,课堂气氛非常好。他认为三堂课具有很高的价值和示范意义,并陈述了“六大优点”,肯定了课堂设计标准、课堂结构设计、课堂中的问题分析和评估、课堂气氛的活跃、知识的建构迁移和应用和课堂体现。同时,他也对老师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提出建议,一、语文课堂使用AI进行教学,老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大数据模型对话更高效;二、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更多讨论;三、做好课堂小结,做好解说和图片的对应,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效率。
见习记者 王蕾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校对 王菲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