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腾讯“AI编程第一课”走进南京市盲人学校,为零基础盲童启蒙AI与编程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5月21日,腾讯“AI编程第一课”(无障碍版)走进中国第一所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南京市盲人学校,面向七年级视障学生启蒙AI与编程。这是继广州市启明学校、北京市盲人学校后,腾讯“AI编程第一课”(无障碍版)落地的第三所特殊教育学校。

今年4月,南京市电化教育馆组织南京人工智能教育试点项目学校负责人,去北京考察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在中关村三小观摩了腾讯“AI编程第一课”的课堂教学。南京市盲人学校党总支书记郑斌介绍:“整个课程设计既专业又有趣,还有专门针对视障青少年开发的无障碍版本,因此市电化教育馆引荐腾讯来我们学校开课,希望让更多视障的孩子们了解人工智能与编程,为他们的人生打开更多可能。”

来自南京市玄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推拿科主任颜玉睿,担任这堂课程的授课老师。颜玉睿毕业于南京市盲人学校,初中时接触编程,曾获得“腾讯公益杯”全国盲人计算机技能大赛一等奖。在颜玉睿看来,自己虽然没从事IT行业,但注重逻辑和分析的编程思维对他的个人成长与工作帮助很大。他希望更多视障青少年了解AI与编程,以积极心态拥抱科技浪潮,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社会与时代。

腾讯“AI编程第一课”(无障碍版)在南京市盲人学校落地开课现场

“AI编程第一课”是腾讯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于2023年9月共同发起的公益项目,基于“玩中学”理念打造系列课程内容,引导零基础青少年在故事探索中,完成1小时学习实践,理解AI与编程基础知识。在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指导下,这个公益项目已走进全国1600余所小学。

为了让视障青少年也能平等接受AI与编程启蒙教育,腾讯于今年初联合中国盲人协会、中国盲文图书馆、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等单位,共同定制开发“AI编程第一课”(无障碍版)。针对视障青少年的实际情况,“AI编程第一课”(无障碍版)经过多轮试课与共创,在课件内容、教学辅具、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无障碍优化。

中国盲文图书馆信息无障碍部专家组提供诸多无障碍优化建议,盲图口述影像专家为课件视频增加旁白解说,辅助视障孩子理解视频画面与剧情。深圳市信息无障碍研究会视障工程师参与教学互动优化,共创开发“声音教具”替代传统实物与图片教具,方便视障学生在课程中自行操作课程任务。此外,课件排版还放大关键知识点字号,同时在保证字体颜色对比度满足4:5:1的要求下,选用对色盲、色弱学生更友好的颜色突出内容重点。

授课当天,中国盲协副主席、江苏省盲协主席封红年,江苏省残联教育就业处黄慧,江苏省盲协副主席、南京市盲协主席高志伟,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张居晓、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孙计领,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应用推广部施梦娴,南京市盲人学校党总支书记郑斌,南京市盲人学校副校长肖宇、王吉星等出席观摩。

未来,腾讯“AI编程第一课”(无障碍版)还将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展开合作,助力AI编程领域的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推动科技赋能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晓风


校对 王菲

编辑 : 徐晓风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