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跨越12000公里,南京明州康复医院收到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感谢信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这是一封跨越12000公里的感谢信,从大洋彼岸的美国寄到了南京,感谢信的内容很朴实,满满的两页信纸上写满了对南京明州康复医院医护人员的感激之情。

事情要从2023年1月说起,南京明州康复医院收治了一名八旬老人,患者林老先生因脑梗性痴呆、帕金森,合并重症肺炎及褥疮入院,病情十分复杂。入院后,病区王磊主任了解到患者的特殊情况,派专人帮助办理各种入院手续,直到病房安排妥当。同步与家属建立好沟通群,随时汇报患者病情病况,医护人员们的悉心照料让家属紧绷的心得到了宽慰。

家属供图:23年在南京明州康复医院治疗后,家属给二病区送来了锦旗并合影留念

“几乎每一天都要找王主任询问一次病情,我和妹妹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不仅有时差,而且信息有误差,有时我们同样的问题问两遍,或是利用王主任的私人时间,他都能不厌其烦地反复沟通。”感谢信中,患者林老先生的女儿表示,她和自己的妹妹都在国外工作,无法赶回国内照顾父亲,病区王磊主任就通过微信建立了一个医患沟通群方便和患者家属沟通,也可以让家属及时地掌握父亲的治疗进展。


“起初,我差点想在床头装一个摄像头,用来随时随地查看父亲的情况,但是王主任的耐心反馈让我们打消了疑虑,我当时就心生感慨,主任都能做到这样,我们应该完全放心的托付给他们。”患者女儿表示,不能在父亲身边照顾她们也很内疚,也很着急。但是明州康复医院医护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让他们彻底放了心。

“父亲的情况,真是九死一生,甚至担心会不会见不到最后一面。期间,王主任请来了前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及危重症科专家肖鑫武前来会诊,最终不仅病情稳定,而且呼吸机还成功脱机了。目前,父亲的病情非常稳定,这也是我们作为女儿最大的幸运,感谢他们的照护。”

林女士却对医生、护士们及日期、细节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的照护非常到位,父亲之前因为长期卧床,尾骨部位长了褥疮,已经达到四级的程度,可以说是血肉模糊,但是他们从来不嫌脏、不怕累,忍着异味,每天都在帮助细心的清创,按时按点的翻身拍背,最终在持续卧床状态下,褥疮得到切实的好转,给了我们极大的安慰和惊喜,真的辛苦了。”

医护人员给患者家属回信

在林老出院时,他的女儿林女士不知道要怎么样才能表达自己的谢意,每每回想起这一年多来的点点滴滴和南京明州康复医院二病区医护人员照护的细节,林女士和妹妹商量后,还是觉得应当亲手写一封感谢信才能真正表达自己的谢意,并且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对南京明州康复医院不了解的患者和家属。

医护人员给患者家属回信

在收到林女士的感谢信后,康复二病区的王磊主任和张乐萍护士长非常感动,也给林女士写了一封回信。“林女士不仅记得她父亲的病情,连我们照护的小小细节都能铭记于心,我们觉得有必要给她回复一封信,感谢家属的认可和信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裴睿

通讯员 周璠

编辑 : 孙燕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