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6年助力20多个家庭团聚!南京这个寻亲志愿者团队想让更多离家的孩子回家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刘小飞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

学雷锋纪念日前夕,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来到南京高淳,见到一个特殊的志愿者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医生、教师、司机,还有包工头、杂货店老板等。过去6年,他们自费帮离家数十年的寻亲者找家。48岁的王祝芳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目前在高淳的一家旅游景区工作,2018年4月成为寻亲志愿者。据王祝芳介绍,她所在的寻亲志愿者团队有16人,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帮助寻亲者找家,“我们已经采集了300多份血样,助力了20多个家庭团聚。”

50岁的刘小飞是高淳的一名村医,2018年加入了寻亲志愿者团队。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自己就像“媒婆”一样,要在父母和失散的孩子之间搭根线,打消双方的顾虑,才会有后面的团圆。刘小飞称,他帮人寻亲时经常被人误解,“有的老年人有顾虑,担心失散的孩子会埋怨;也有的人以为我们是骗子,甚至直接报警了。”

王祝芳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采访

“你好,我是一名医生。我不是骗子,我也不要你一分钱。如果你相信我,请加我微信,我把工作证和其他人团圆的视频发给你……”找到疑似对象前,刘小飞首先会取得对方信任,向对方解释自己的身份。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虽然帮人寻亲的过程很繁琐,也没有回报,不过能够帮助人是最开心的。

在众多团聚案例中,令团队负责人王祝芳印象最深的是山西72岁老人李建国。李建国记得家住上海郊区,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人,但警方经过祖源分析后,确定李建国的家在南京江宁。王祝芳通过多方排查,终于打听到李建国的疑似侄子许信忠的联系方式,最终确认了信息。谁知当李建国听到消息后,情绪非常激动地说:“不可能!”原来他记忆中的家在上海,不在南京。

王祝芳了解情况后,和李建国取得联系,进行了长时间的电话交流,向他解释了情况。原来,他当时跟着家人在上海生活过一段时间,记忆混淆了。认亲的时候,李建国来到江宁。他儿时的伙伴也过来看望,当他们讲到童年发生的事情时,李建国热泪盈眶,终于相信自己的家是在江宁。

王祝芳(左一)送寻亲者回家

不过让王祝芳关注最久的寻亲者叫李秀娟,已经整整跟踪了6年,做了20多次DNA比对,但都没有成功。李秀娟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她从32岁开始寻找家人,刚开始以为是在上海,也在上海登报寻找,还在2007年采血入库,但至今杳无音信。李秀娟称,经过基因分布分析,确定为江苏人,父母中一方为常州人(概率在95%),另一方可能是来自盐城或者南通。王祝芳说:“我们希望有疑似她的家人,可以和我们联系。我们依然会帮助她采集血样进行比对,永远不会放弃。”

南京高淳寻亲志愿者团队的部分成员

资料显示,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很多江浙沪一带的孩子被送养到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生活,如今很多人都在找家。2019年在央视播出的年代剧《国家孩子》就以真实历史为背景,讲述来自上海的“国家孩子”被内蒙古牧民收养后的人生故事。谈到团队接下来的发展,王祝芳坦言,依然会不收任何费用,尽力帮助更多离家的孩子寻找自己在南京的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闫春旭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