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我们认真梳理了江苏产研院体系里已经有的研发载体,从中挑选出一批能够培养成为未来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研发机构,为江苏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产业发展持续提供高水平的科技供给;另一方面,与已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三百多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进一步深入合作,整理出百余项企业的重大技术真需求,针对这些产业创新链上的关键难题,寻求技术支持,开展联合攻关,组织全球揭榜;此外,我们还进一步加强海内外战略合作,集聚全球的创新资源,特别是创新人才,为江苏未来产业播洒希望种子。”他告诉记者,2023年,江苏产研院新引进项目经理近80位,以项目经理制为依托,全年新建先进光电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所、能量光子制造技术研究所等5家研发载体,累计建设研发载体77家。累计征集了约1800项企业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组织全球揭榜并达成合作670余项。在先进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方向以“拨投结合”方式实施产业重大技术创新项目30项,重点解决了一批引领性、颠覆性项目的技术评价和早期融资市场失灵的问题。
今年1月18日,江苏产研院举办了全球产业科技创新合作大会暨成立十周年活动。“那么未来的十年,我们到底要做什么?”刘庆表示,全院上下思路清晰,那就是打造一批高水平研发载体,实施一批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项目,深度梳理挖掘重点产业链中的“断链”薄弱环节进行强链补链,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支撑江苏现有优势产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和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助力江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赴京在即,刘庆也在进一步打磨今年的建议。他说,去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作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领头人,刘庆希望可以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国创中心的作用,一体化地征集需求、集聚资源和一体化地联合攻关,促进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一体化深度融合。创新的主体是人才,建立产学研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他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如何从人才培养角度促进产学研进一步深度融合,助力未来产业发展,也是他今年上会关注的重点之一。
当前,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刘庆认为,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一方面应当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优势,另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新领域布局。对于未来发展,刘庆充满信心:“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的话,我相信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很美好的未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视频 赵雨晨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