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群的白鹭在苏北运河觅食、嬉戏,成为一道美丽的生态风景线。这得益于京杭运河苏北航务管理处重视运河生态修复,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白鹭、夜鹭等野生鸟类来此栖息繁衍。
苏北航务管理处在航道、船闸建设养护工作中,一直贯彻生态环保理念。在充分试点的基础上,自京杭运河徐扬段航道升级改造工程开始全面实施“生态护岸”建设,采用“格宾生态网格”等结构,使用新型环保材料,优化施工工艺,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辅以在岸边种植水生植物及岸坡绿化,航道生态环境取得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水碧、岸绿、景美的形态。
2020年8月,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关于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同意了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京杭运河江北段沿线共新建生态护岸68.106千米,生态修复13.74千米,建设乡村段绿化提升岸线180.2千米,乡村段绿化新建岸线75.3千米,城镇段绿化提升岸线55.8千米,城镇段绿化新建岸线12.8千米,同时兼顾船闸绿化环境提升,沿线设施绿化提升等。2023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2024年完工验收,届时苏北运河将呈现出“船在河中走,人在画中游”美丽景致。
污物回收 守护碧水蓝天
针对苏北航务管理处基层闸站均分布在运河沿线附近的实际情况,处属各单位加强废弃污染物的管理,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可回收利用。11月14日,《京杭大运河苏北段船舶水污染物“船港城”一体化治理工作方案》正式印发,统筹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推进京杭大运河苏北段船舶水污染防治走上快车道。
按照《方案》要求,苏北航务管理处不断加强与各市交通运输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工作开展。积极推进船舶水污染物公共接收点、流动接收船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创新接收形式,在船闸引航桥探索安装更符合船舶航行习惯的升降式船舶水污染物智能回收设施,提升船闸公共接收点的接收能力;逐步形成以港口码头接收为主体、船闸锚地服务区等公共接收为节点、流动接收船接收为阶段性补充的全覆盖接收体系;推动“船港城”一体化治理联合监管制度在京杭大运河苏北段落地实施,多部门基础信息基本实现互通互融,信息化监管体系更加完善,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低碳管养 共护水清岸绿
航闸养护是巩固和维持建设成果、保持通航条件的重要手段。苏北航务管理处积极探索从船闸、航道建设养护方面,夯实生态环保基础,建立航闸养护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体系,配置绿色低碳养护装备,大力推行绿色低碳养护。
推进绿色低碳船闸建设,加强河岸及船闸植被固碳研究,优先栽种高固碳树种,探索打造近零碳船闸、近零碳水上服务区。开展资源高效再生循环利用技术、新能源环保节能技术的试点研究。开展疏浚土资源化利用,科学制定航道疏浚土处置方案,完善疏浚土综合利用机制。
同时,苏北航务管理处探索建立航闸养护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体系,配置绿色低碳养护装备,大力推行绿色低碳养护。在苏北运河推广应用太阳能等新能源航标灯、航标遥控遥测技术,目前苏北运河全线已配置198座新能源航标灯,航标遥控遥测系统覆盖率达98% ,有效降低航标日常能耗及航标维护能耗。
为持续提升航行船舶节能环保水平,苏北航务管理处落实过闸费减免优惠政策,持续做好使用LNG船舶优先过闸管理工作,推动优化电动运输船舶过闸服务,鼓励航运企业购置节能环保船舶,推动运河船舶运输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通讯员 许晓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朱亚萍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