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南京医科大学实验室大揭秘①|这里的教材“能说会动”,还有神奇的“功能数字人”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4月28日,距离2023年高考还有40天。同学们正在奋战高考、为梦想拼搏,南京医科大学与扬子晚报共同策划推出了“南京医科大学天元学者实验室大揭秘”系列视频。4月28日起,南京医科大学天元学者们将陆续上场,为大家揭秘南京医科大学的医学实验室,不少重磅的科学研究都来自这里哦!

首期上场的天元学者是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陈峰,为大家揭秘基础医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功能数字人”,创设千变万化的临床案例

陈峰介绍,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内医药院校中最早开展实验教学信息化研究与应用的单位之一,率先创造了可对人体核心指标进行实时运算和输出的“功能数字人”(electrical standardized person,ESP)模型。

功能数字人是由数学建模仿真,辅以动画的形象展示,模拟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及生理状态变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一套虚拟系统。它在医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它能创设出千变万化的临床案例,帮助学生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原理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还可以通过模拟临床对病人的治疗过程达到训练临床思维的目的。

这里的医学教材,“能说会动”

在实验室里,我们看到了神奇的数字化教材,它可以在理论、实验、案例之间自由切换,呈现不同人体状态和场景,并可实现人机对话。

陈峰说,“它相对于传统的教材模式有着极大的优势,可以将我们人体内一些抽象和内部不可见的器官和系统进行可视化的展示,更加直观易懂,有利于自主学习与探索。”

穿上神奇的小马甲,就能获取身体各项数据

在实验室里,我们还看到一件马甲,看似普通,它却有着大作用。它采用软硬件结合的方式,通过传感器和交互技术,模拟临床标准化病人。通过穿戴马甲,操作人员可以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选择相应治疗方案,最终完成案例的探究学习。

据悉,教学设备中所配套的课程案例,高度重视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通过分析、归纳和总结,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去探寻多样化的解决途径。

》》》更多实验室揭秘看这里!

南京医科大学天元学者实验室大揭秘栏目共有7期,从4月28日起,每周一期大揭秘,与考生们周周见!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招考部落”微信公众号,扫码看视频!

5月5日  江苏省智能穿戴监护与康复器械工程研究中心

5月12日  药学院创新药物研究中心

5月19日 医学模拟教育中心

5月26日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公共实验中心

6月2日  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

6月9日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赟

编导 朱奕昕 高嘉曼

视频 高一鑫 庄建剑

统筹 蔡蕴琦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潘政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