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博物馆文创用“盗墓”元素引吐槽,相关文创产品已下架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这是要给盗墓正名吗?”3月11日,一名网友发现,中原某博物馆文创商店售卖的文创周边中,有一系列考古工具的文创产品上刻有“盗墓笔记”、“盗”的字样,这一文创产品很快引发了网友们的吐槽,“简直太离谱。”“自己给自己定性为盗墓吗?”“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不是考古,而是盗墓?”在社交平台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官方微博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发掘队领队“考古小队长”回应了该网友的质疑并着手联系解决相关问题。3月13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与管理方联系后下架了该文创商品。

据一位去过相关博物馆的网友透露,引发争议的文创商品位于博物馆内一个小店里,并不太起眼,这家小店主要售卖的是甲骨文姓氏纪念币和各类明信片、印章、徽章等,该网友推测所谓的“盗墓笔记”周边恐为过往某一时期所谓IP合作的衍生品,并非是该博物馆主打的文创商品。

该网友会有此推测并非全无道理,2021年,动画《盗墓笔记秦岭神树》与三星堆博物馆曾预备举办一次联动活动,主办方将动画首映礼放在了博物馆中,而此前就有大量读者猜测小说中的“秦岭神树”原型就是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青铜神树。这一次的联动在当时引发了不少网友争议,一方面有网友认为不必太较真,《盗墓笔记》不过是一本奇幻小说,作者又不是真的去盗墓了,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把考古和盗墓联系在一起不仅是对考古工作者的不尊重,更是会让大众对盗墓这一违法犯罪行为产生认知偏差。在引发争议后,该联动活动最终取消。

随着近些年来大众对文化保护认知度的提高和文博热,考古工作越来越多的从幕后走到台前,还有相当数量的年轻人志在加入考古工作的队列,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考古与盗墓两者绝对不能混淆视听。考古纯粹是为了社会利益,考古工作者对待每一件文物都小心翼翼,试图从文物中追溯千年前这片土地上的点滴过往,文物们在得到修复保护后在博物馆与市民相见。而盗墓者则纯粹是利欲熏心,大肆破坏古墓,盗掘陪葬品,由此带来的破坏和损失不可估量。

近几年来,随着“盗墓”热度高涨,越来越多的盗墓小说、盗墓影视剧出现在市场中,凭借着惊险刺激的内容获得不少粉丝,以至于出现少部分人将考古与盗墓划了等号,觉得都是挖坟两者没什么不同。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共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海关总署印发《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将严格管理“鉴宝”“盗墓”等题材的影视和网络视听作品,增强人民群众文物保护意识,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防范打击文物犯罪工作。诚如一位网友所言,“文创做的越来越有意思的同时也不能来者不拒,要不就觉得是吃着饭砸着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编辑 : 朱亚萍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