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告别104岁翻译家杨苡:这一生,不仅仅在于“翻译”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熟悉杨苡的人都知道,巴金是她的人生偶像,她读遍了他所有的作品。17岁时,杨苡开始给巴金先生写信,收到回信的那一刻,她形容:“简直是狂喜,那几天恨不得拥抱遇到的每一个人,告诉他们‘我收到巴金的亲笔信!’”

杨苡将巴金视为自己的“心灵导师”,从青年到晚年,每每遇到苦闷,都会写信向巴金先生诉说,但是在面对“生死”问题时,她和巴金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分歧,巴金说:“长寿就是惩罚”,杨苡说:“活着就是胜利。”

2023年1月27日,这位长寿老人在南京逝世,享年104岁。3月1日,南京举办“在文字中与杨苡重逢:杨苡作品共读纪念”活动。

这一生,不仅在于她的翻译

杨苡,出生于1919年,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呼啸山庄》《永远不会落的太阳》《天真与经验之歌》等。除此之外,她还是《呼啸山庄》中文书名的“首译者”:《Wuthering Heights》,之前一直被译为《咆哮山庄》,杨苡认为“咆哮”两字不够贴切,故将其改为《呼啸山庄》。从此后,这个书名一直沿用至今,陪伴了几代读者的成长。

杨苡走上翻译路,也是在巴金的鼓励下。《雪泥集》一书中,能看到两人的来往通信。1942年6月,巴金写信对杨苡说:“人不该单靠情感生活,女人自然也不是例外。把精神一半寄托在工作上,让生命的花开在事业上面,也是美丽的。”

第二年底,他又写信鼓励杨苡:“你有空,我还是劝你好好翻译一本书……不要急,一星期译几百、几千字都行……”

但是,杨苡一生的珍贵,并不仅仅在于她的文学翻译和创作事业。从1919年走来,104岁的杨苡,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

——杨苡的人生见证了无数的人与事。1937年她被保送南开大学中文系,还未来得及入学,“七七事变”爆发,天津沦陷,华北局势直转急下,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被迫西迁,在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在沈从文的建议下,她转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就读。朱自清、闻一多、刘文典、陈梦家、陈嘉、吴宓……这些在史书中记载的人物,其实是她记忆里鲜活的存在和同行人。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表示,杨苡是新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女性,五四精神始终贯穿于她的生命。在她身上,我们感受到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力量,她的背后也是一个世纪的家国历史,“她与同时代一大批著名学者、作家以及进步青年,共同见证了国家的发展,他们见证历史,也以文学的名义创造历史”。

活着就是胜利,意味着“等待和希望”

2022年,杨苡103岁,由她口述、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余斌整理撰写的《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正式出版。

像年轻时遇到“知己”巴金一样,晚年的杨苡又一次遇到了“知己”余斌。自1996年起,在十平方米左右的客厅里,两人开启了一场抵抗记忆被遗忘的谈话:她一边回想一边说,身边的余斌负责来“记忆”。

余斌说,杨苡先生离去,引发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她那句“活着就是胜利”被频频引用,“但我相信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以及她的读者,都不会怀疑,这句话从来不是‘好死不如赖活’的意思,熟悉她的读者会在复述这句话时,自动脑补她在不同场合重复了无数遍的两个词:等待和希望。”

杨苡的母亲徐燕若在去世前,曾对三位已是白发苍苍的儿女说:我希望你们都能活到我这个岁数,看看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余斌说,不同版本大小有差异,他在另一段录音里听到的后半句,是“看看这个世界多么奇妙”。

在余斌看来,杨苡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人生变幻,穿越了诸多的家国灾难,支撑并维系她的乐观的,恰恰是她坚信她的“五字真言”。她的“等待”没有《等待戈多》式的灰暗,她的“希望”没有鲁迅“绝望之为虚妄,她的等待与希望是温暖的色调。

“make the most of everyday”

“共读纪念”活动现场,很多与杨苡人生存在交集的人到来。记者注意到,也有一人在现场用纸条留下一句话:“虽与您素未谋面,但您的作品却陪伴我数十年,您用自己的一生来告诉我,人生值得一过!”

大屏幕上播放杨苡生前留下的视频片段时,很多人眼眶泛了红。杨苡的女儿赵蘅说:我们姐弟仨便是伴着妈妈的老故事长大的。她的动荡而丰富的经历,那些杨家旧事,她和李尧林在海河畔分别,她和同学们奔赴西南联大进入国境激动地流泪高唱抗日歌曲,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完成学业,和父亲组建我们的家等等,都烂熟于心了,“饶一天是一天,每一天都要做得最好,这就是妈妈对生命的态度,也是对我最大的影响。”

杨苡女儿赵蘅

杨苡儿子赵苏

她所说的这句话,经常被杨苡挂在嘴边。《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出版之际,杨苡曾说:“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的事想说。”

形容逝去的103年人生,毕业于西南联大的她常乐呵呵地介绍:“校歌里有一句话‘make the most of everyday’,就是每一天一定要做到最好。”

本次活动由省作家协会、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译林出版社承办。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省作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常务副主席汪兴国以及众多熟悉、喜爱杨苡的文学人士和读者到现场参加。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孙庆云

实习生 袁先雯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