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南京雨花台首次获捐发表雨花英烈赵良璋歌曲的音乐刊物原件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2月18日讯(记者 徐昇)南京本地籍贯的雨花英烈赵良璋,在抗战期间,他以野雪为笔名,用音乐旋律为武器,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抗日题材歌曲。这些歌曲或昂扬激越、或深情动人,曾鼓励了社会各界保家卫国、投身抗战事业。2月17日, 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首次获捐一份发表雨花英烈赵良璋歌曲的音乐刊物原件。这份由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捐赠的历史刊物《青年音乐》1942年第1卷,上面发表了赵良璋和战友薛介民共同创作的抗战歌曲《雪花飘》。

捐赠仪式现场

据介绍,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的研究人员迄今已从历史文献里发现了十余首赵良璋作曲的历史歌曲,其中九首歌曲是赵良璋作曲,他的战友薛介民烈士(笔名海燕)作词。词曲作者都是革命烈士的历史歌曲,在全国范围都极为少见,这是南京红色文化资源里珍贵的一份音乐资源。

珍贵的历史刊物《青年音乐》

《青年音乐》1942年第1卷

“此前,研究人员发现的赵良璋、薛介民烈士合作创作的歌曲,主要都是从图书馆、档案馆查询历史文献时从发表的刊物上发现的。另有一首未公开发表的歌曲《盟》,2021年时薛介民之子薛人望和夫人李黎向雨花台捐献了手稿,该手稿于2022年被评为国家二级文物。而抗战期间发表赵良璋、薛介民烈士创作的歌曲的音乐刊物,此前我们从没有征集到原件。”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介绍,此次征集到《青年音乐》1942 年第1卷原件,首次填补了前述的这一空白。

翻开《青年音乐》第1卷,能够看到第6期上发表的雨花英烈赵良璋和战友薛介民烈士共同创作的抗战歌曲《雪花飘》。《雪花飘》展现了侵华日军入侵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以风雪之中孩子们的视角展现了从叹息遭遇到立志抵抗的经过,最后表达了坚定的信念:把侵略者赶出家园,重归美好生活。

抗战歌曲《雪花飘》

《青年音乐》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在大后方出版发行的专业类音乐刊物。学术界认为,该刊物“在抗战时期音乐发展和专业音乐事业的发展上留下了深刻一笔。”赵良璋和战友薛介民当时都是空军飞行员,他们共同创作的作品能够登载在专业类音乐刊物上,充分展现了他们优异的艺术素养。

“因为年份久远,《青年音乐》刊物存世极少,此前研究人员只在上海图书馆见到过该刊物的原件。因此,捐赠的《青年音乐》1942 年第1卷是很珍贵的历史文献。”胡卓然说,《雪花飘》曲谱也是一份能够“聆听”的红色文物,让人们能够了解赵良璋和薛介民二位烈士在民族危难之际以音乐为武器,唤起社会各界投身抗战事业的努力,并且能聆听到二位英烈为鼓舞民心士气而创作的“抗战之声”。

在17日捐赠仪式现场,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姚万菁同学用竹笛现场演奏了《雪花飘》。时隔80多年,这段旋律穿越时空而来,飘扬在纪念馆里,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聆听。“后续我们将收集更多的文献和资料,将雨花英烈的歌曲录制成声乐和伴奏的版本,提供给社会各界传唱和演绎。”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邓琦表示。


校对 王菲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