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文殊菩萨为何尊为“七佛之师”?明代永宣金铜佛像如何赏识?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佛造像艺术是一门集宗教、历史、文化、艺术及工艺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我国明代以前的佛造像,多为“汉传佛像”,留存下来的以石佛像居多;而明清佛像则多为“藏传佛像”,以金铜佛像(包括铜鎏金)居多,其中明代永乐和宣德年间的宫廷造铜鎏金佛像,达到了古代佛造像的艺术巅峰。本人有幸收藏一尊明代紫铜合金文殊菩萨像,并对文殊菩萨佛教内涵和明代金铜佛像基本特征作了深入研究。

作者收藏的明代紫铜合金文殊菩萨像

“文殊菩萨”是梵文音译,意为“妙德”“妙吉祥”等,也译成“文殊师利”、“曼殊室利”等。文殊菩萨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般若经典关系甚深,故又称为“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根据佛教传说,文殊菩萨,通身紫金色,形如童子,又称“孺童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作为释迦牟尼佛左胁侍,专司智慧,与司“理”的右胁侍普贤菩萨并称,在众多的菩萨里面,文殊菩萨的智慧为第一,可以说是智慧的化身。相传文殊菩萨还是“三世觉母”、“七佛之师”,众佛就是在文殊菩萨的指导下得以成佛。

明永乐铜鎏金文殊菩萨像现身拍卖会

文殊菩萨最常见的形象是顶结五髻,表示五种佛智俱足。文殊菩萨的形象多为手持宝剑、如意、莲花或梵经,身披璎珞天衣,身形飘逸且雍容华贵。文殊菩萨手持利剑,象征着用智慧斩除一切恶魔和烦恼。如意象征智慧成就,莲花上放《般若经》代表般若之智至高无上。文殊菩萨的坐骑是最具辨识度的青狮,狮子代表智慧威猛、摧伏烦恼魔障。另外,文殊菩萨为相应众生的不同因缘,还会有不同形象的“示现”,如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

文殊菩萨右手举持宝剑

文殊菩萨被称为“智慧第一”,妙达、妙圆、妙入、妙转、妙言、妙喻,通常被看作是文殊菩萨的“六妙法门”,具体而言是妙达“第一义谛”,妙圆“不二法门”,妙入“自在三昧”,妙转“烦恼菩提”,妙言“不即不离”,妙喻“淤泥莲花”,“六妙法门”充分彰显了文殊菩萨的智慧。

紫铜合金文殊菩萨像背部

相传中国农历四月初四,是文殊菩萨的圣诞日。据《文殊师利般涅盘经》载:文殊菩萨为印度舍卫国多罗聚落梵德婆罗门之子,生时屋宅化如莲花,由其母之右胁出生,身紫金色。出生即能言语,后诣诸仙人所求之出家法,因酬对者无,故至佛所出家学道,为左胁侍。相传每年的腊月二十二是文殊菩萨的成道日,同样在佛教里是一个大日子,这一天佛信徒们纷纷以香花灯烛茶果珍肴供养文殊菩萨像,以示对文殊菩萨的尊重和敬仰。

印度馆藏六臂文殊菩萨合金铜像

为什么文殊菩萨又被称为“三世觉母”、“七佛之师”呢?

据《法华经·序品》中说:无量劫前,有二万日月灯明佛出现于世,其中最后一位日月灯明佛在出家之前,膝下有七个王子,七个王子后来听闻父王出家修佛,也全部舍弃王位,出家修行。那时候日月灯明佛座下有位妙光菩萨智慧深远,曾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经常为众人讲经说法。日月灯明佛的七个王子,都以妙光菩萨为师。后来妙光菩萨教化七王子,令其坚固菩提心,终于相继成佛,而最后一位成佛的小王子,就是众所周知的燃灯佛。而燃灯佛正是释迦牟尼过去生未成佛时佛法上的老师。

而当初的那位妙光菩萨,就是后来的文殊菩萨。据佛教典籍记载,妙光菩萨经历了久远劫的上古佛,在修成无上佛法后于四百四十万岁进入涅槃,此后直接重生为文殊菩萨,再来引导修行者修成正果。在《佛说放钵经》中,释迦牟尼佛也说:“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师利之恩也;过去无央数诸佛,皆是文殊师利弟子;当来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也就是说,在娑婆世界,释迦牟尼“示现”成佛,那么文殊菩萨也“示现”成菩萨来护持释迦牟尼佛的佛教传播。

佛教圣地五台山佛寺林立

在佛教传说中,众所周知的就是四大菩萨,分别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和地藏菩萨,这四大菩萨深受信众崇拜,四大菩萨在中国的道场也成了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文殊菩萨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在中国四大菩萨的道场之中,五台山排名第一。历史上,中国五台山和尼泊尔蓝毗尼园、印度鹿野苑、印度菩提伽耶、印度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相传,在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要在五台山修建佛教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高峰时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延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珍贵遗存。另外,寺内佛教造像精彩纷呈,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研究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术的绝佳宝地。

文殊菩萨左手执莲花和经卷匣

到了明代,特别是明代早中期的皇帝多崇奉佛教。当时明朝跟西藏政府关系比较融洽,宫廷推崇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跟当时统治阶级笼络藏地政府的政治需要分不开。明朝初年,藏传佛教在民间广为流传。明朝对西藏推行“众封多建”的民族宗教政策,为藏传佛教造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

明代宫廷铸造金铜佛像始于永乐年间,这一时期,宫廷还设置专属的造像机构“御用监佛作”,负责铸造佛像和佛事所用的法器。宣德时期还专门从暹罗国(今泰国)进口贵重的风磨铜(即紫铜,又称“紫金”)来铸造佛像。明宫廷佛造像在藏传佛像基础上融合了汉藏风格,雕工精细,雍容华贵,极具宗教、历史、艺术和科学多方面的价值。

永宣金铜佛像都有“装藏”这道神圣的工序和流程。金铜佛像装藏是在莲花宝座里面,所放的宝藏一般要有“五宝”,即金、银、珍珠、珊瑚、青金石之类,也有放水晶、天珠、玛瑙、松耳石等宝石,同时放入经文和香料等。装藏完成后,再用一块底盖嵌上,再用剁刺封底。底盖中央还有十字金刚杵图案,表示神圣不可侵犯,坚不可摧。

因此,永宣时期金铜佛像具有浓郁的皇家气派,在造型设计、铸造技艺、鎏金工艺和繁缛细致的装饰手法上都力求完美,达到了古代佛造像的艺术巅峰。其中一部分带永乐、宣德款的佛像赠赐给了西藏各大寺庙和高僧,另一部分没有带款的,则留给宫廷皇室贵族和皇家各大寺院供奉。

本人收藏的这尊明代紫铜合金文殊菩萨像,高约18公分,保存完好,品相一流,是一尊典型的融合汉藏佛教风格的造像,应为明代早中期宫廷造像,或西藏地方大寺庙为明朝皇室贵族、大寺庙定制的佛像。所谓“紫铜合金”,即在贵重的紫铜原材料中还要加入金、银等贵重金属和宝石一起经过多次冶炼,从而使铜质色泽异常莹润,散发出珠光宝气。

此像头戴宝冠,头顶结高发髻(又称“顶严”),开脸端庄慈祥,面带微笑,眉眼细长,额头眉毛中间有“白毫相”,鼻梁高挺,嘴唇略小微翘,双耳下垂,耳侧缯带呈U字形翻卷,双耳下系圆环。左手持莲花茎,莲花延伸至左肩以上,莲花上有金刚般若经卷,象征着无上智慧,右手持宝剑,表示能斩除一切烦恼和恶魔。

这尊文殊菩萨像肩宽腰细,躯体柔软,浑身饱满有力。特别是它的身体略向右倾,显现出身躯的婀娜和体态的动感。胸前饰有项链,下缀U字形连珠式璎珞,下身着长裙,双肩至腰间束飘带,双肩披大帔帛,手和足部有钏躅装饰。裙子与帔帛采取写实手法表现,衣纹流畅优美,结跏端坐于双层束腰式莲花宝座上,细节刻画精致细腻,体现了永宣宫廷造像鲜明的艺术和工艺特点。

该莲花宝座造型典雅规范,莲花瓣周匝环绕,饱满有力,莲花瓣头部饰有立体感较强的卷草纹。更珍贵的是,莲座下有完好的原装藏,使其继续保有神秘的宗教灵性与加持法力。在敲击底部时只发出沉闷的声音,说明里面装满了圣物。封底盖中央部位刻有十字金刚杵图案,金刚杵中心还刻“阴阳鱼”图案,底封边缘均匀分布有七个剁刺封口,这些都是永宣宫廷造像的标志性特点。佛像收藏家都知道,现存明代宫廷金铜佛像十之八九已丢失封藏,大多遭到破坏,至今仍保存原封底原装藏的十分难得。

紫铜合金文殊菩萨像莲花座底部

最后,简要总结一下明代金铜佛像的基本特征:头部较大,额头宽平,面相敦厚,方中有圆,多慈祥丰润,眉目细长,鼻梁高挺、薄唇微笑,耳大且垂,表情柔和又庄重,躯体结构匀称,造型端庄大方,四肢健壮,肌肉饱满。菩萨多戴宝冠,肩宽腰细,袒露上身,下着长裙,身姿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衣纹、装饰多采取中原地区表现手法,优美流畅,褶皱婉转自然。几乎所有造像皆配有束腰式仰覆莲花座,莲座造型规范,装饰讲究,上下基本呈垂直状,座壁满饰一周莲花瓣,莲瓣饱满有力。莲花座下皆有装藏,封底盖中央部位刻画十字金刚杵,固定封底盖的方法为剁刺法。采用传统失蜡法制造,铜质细密莹润,铸完后多鎏金,金质纯厚,黄中泛红,亮丽悦目,等等。从整体上看,造像多造型优美,材质优良,工艺精湛,流光溢彩,彰显出雍容华贵的皇家艺术气派。

文/徽京玩家

作者简介:徽京玩家,江苏省收藏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收藏玉器、金铜器、明清印石等。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