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扬子晚报“强国复兴有我|跟着村(社区)书记看变化”融媒体报道组来到了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群幸村,跟着村党委书记邹根龙和副书记张国荣深度探访,探寻发展密码。群幸村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不断激发乡村振兴发展新活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农业品牌化发展 打造稽五漾特色农产品
记者走进群幸村,郁郁葱葱的千亩稻田映入眼帘,一株株青翠的秧苗立在田间,微风拂过,绿油油的秧苗迎风摇曳,荡漾起勃勃生机。道路、田野、村庄勾勒出一幅和谐美丽的生态画面。
“群幸村是2001年由桥下村与文义斗村两个村合并而成,至今已有21个年头了。村域面积4.25平方公里,目前有村民546户,常住人口2026人,党员169名……”说起村里的情况,在群幸村已工作了14年的邹根龙如数家珍。
邹根龙是经济发展能手,有超前开阔的视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曾获“苏州市乡村振兴带头人”“苏州市劳动模范”“苏州市党员先锋岗”“吴江区优秀村书记”等荣誉称号。采访交流中,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要强村富民办实事,不断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邹根龙介绍,群幸村拥有丰富的农地资源,流转整村水田成立兴农粮油专业合作社,打造区农机重点村,因地制宜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稽五漾特色高质量农产品稽五漾大米、吴江大头菜、金牌小番茄等等,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全面提升农业的质量和效益。
群幸村重视三农问题,重视耕地保护,积极开展土地复垦,整村流转土地1600余亩,目前全部种植水稻。“从育秧到施肥到收割,我们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解放劳动力更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为村民增收创造更多可能。”邹根龙介绍,群幸村计划连续3年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采用轮作休耕、有机种植等方式,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现代农业新模式。
张国荣介绍,2020年,群幸村成立苏州市稽五漾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稽五漾”农业类及旅游类商标,实行农业品牌化发展。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秋菜苔、迷你南瓜、宝塔花菜等蔬菜品种不断得到优化,品质不断提升,“稽五漾”品牌逐渐打响,通过标准化生产种植,绿色农产品认证,基地经济效益日益显现。
在镇、村的共同助力下,“稽五漾”走上了从地名到品牌的崛起之路,蔬菜基地已成功申报“吴江大头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并成功通过有机稻谷农产品认证,提高稽五漾大米附加价值;前不久,基地出产的“浙樱粉”小番茄一举斩获市、区两级地产“好番茄”金奖;首期建设的100亩稽五漾蔬菜基地,日前成功入选2021年苏州市高标准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疫情防控形势下,蔬菜基地的农产品产量稳定、品质优良,很好地完成了稳产保供任务,今年还开拓了团购和采摘市场,6.6亩的草莓卖了30万元,香瓜卖了20多万元,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稽五漾品牌了。”张国荣说,“蔬菜基地的租金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增收渠道。”
今年3月,群幸村启动实施稽五漾蔬菜基地二期项目,计划新建单体大棚50余亩,同时带动周边100余亩三优三保复垦土地蔬菜种植。“预计11月完工,建成后将加入亲子采摘、露天游玩等农文旅融合项目,预计可为村里增收30多万元,还可以解决本村大约几十个人的就业。”邹根龙介绍。
打造农村美环境 扮靓农村发展新底色
记者在群幸村大善港东岸,顺着脚下的健身步道走一走,可以领略文义斗、帽子斗、牌楼斗康居村的田园风光,还能欣赏沿途的水韵古桥美景。
“文义斗自然村是我们2015年创建的苏州市三星级康居乡村,当时通过污水改造、外墙苏式化立面改造、美丽村景建设等,提升农村居住环境,给村民的的确确带来幸福感。”张国荣介绍,群幸村2017年启动中长期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已连续5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特别是这两年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推进道路硬化、黑色化,安装路灯实现亮化,新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美丽菜园等,不断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水平,打造优美的宜居环境,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邹书记介绍,近年来,群幸村统筹林、田、河、湖系统治理,打造美丽河道、美丽村景、美丽菜园等,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在“两山”理论指引下,群幸村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持续发力,聘请驻村设计师,打造特色田园乡村,远景规划实施全村三星康居村建设,提升村庄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开展了桥下港美丽河道创建、村道黑色化改建、农村道路亮化建设、村庄休闲景观绿化项目等民生实事工程,提升公共服务力度。
自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以来,群幸村立足实际,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集中整治的总体目标,提出“田园乡村建设五年规划”,着力打造“四美两宜”的人居新环境,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群幸村的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一直在路上。”邹根龙介绍,当前正积极落实“五美三优”行动,经过统一规划、布局、管理,打造“口袋公园”等特色村景,推动多个自然村的整村苏式化外立面改造,开展国字漾美丽河道整治提升,让乡村彰显诗意山水、风光秀丽的自然之美,呈现乡风文明、村美人和的人文之美,展现宜居宜业、富裕富足的生活之美,让“农村美”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标识。
“道路平坦敞亮,环境清新优美,休闲娱乐设施齐全,美丽乡村建设给我们带来了大实惠,比在城里生活还舒适。”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都赞不绝口。如今,粉墙黛瓦、淡雅精致的美丽乡村已逐步形成,群幸村正由村庄美向着田园美努力前行。
群幸村以美丽河道建设为亮点,进一步厚植生态底色,全力构建美丽河湖新蓝图。通过建设全村美丽河道,让记忆中的清澈小溪、小河逐渐回归群幸乡村。同时,以“河长制”为抓手,构建和谐生态水环境,充分发挥农村河道各级“河长”的监督、协调和管理职能。
2021年启动的桥下港美丽河道建设项目,在打造一条100多米的生态木桩护岸的基础上,对河两岸进行了绿化布局,建设有生态停车位,让河道绿色化成为群幸乡村面貌新常态,为建设美丽群幸提供良好的水域环境保障。
构建和谐文明乡风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
记者走在群幸村的村道上,可以看到一幅幅精美的乡村手绘墙画,完美嵌入到粉墙黛瓦的乡村美景之中,让人如同走进了农村文化长廊,文明新风尚扑面而来。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邹根龙介绍,作为江苏省文明村,群幸村夯实文明阵地建设的同时,多维度强化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出新时代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的良好氛围,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大动力。
群幸村还结合文明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建设工作,精心打造了党建综合文化楼、乡风文明馆、乡风文明宣传长廊、道德讲堂、老年活动中心等阵地,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乡风文明宣讲、为老文体等志愿服务,加强村风民俗和乡村道德建设,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会根据重要时间节点及时更新乡风文明标语,丰富宣传栏、展板、墙绘的内容,让乡风文明处处可见、时时可感。”张国荣说,“村委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们还会化身‘文明宣讲员’,开展文明健康宣传,传播先进人物事迹,推动文明新风进村入户。”向上向善的乡风民风渐渐内化为每个村民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支撑、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群幸村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保护传承农村优秀文化,群幸村党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季度开展农村道德讲堂活动;建设文明乡风长廊,结合三级浪斗张氏宗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群幸村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民主法治文化阵地、“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等阵地,形成了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现代乡村治理格局。
“群幸村将进一步提档幸福乡村、提质幸福产业、提升幸福生活,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群幸样板!”邹根龙表示,接下来,群幸村将通过农业品牌化发展,不断提升“稽五漾”品牌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造血功能,推动现代农业再上新台阶,以“农业强”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打造一片乡村美景,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打造宜居宜业、村美人和的乡村,让“农村美”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明标识;带动农民持续增收,更大力度促进农民生活富裕,用“农民富”提升乡村振兴的发展底色。
【统筹策划】薛马义
【采访摄制】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