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 视觉中国
【起居养生】
立秋时节是由热转凉的交接时期,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与外界一致,此时也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期。根据《黄帝内经》所提出的养生原则,立秋起,养生宜“收”。立秋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敛太过。
图源 视觉中国
葛海波表示,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衣物不宜穿太多,正确领会“薄衣御寒”,但对于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薄衣御寒”则应该慎重一些。
【饮食养生】
立秋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葛海波建议,可根据秋季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
立秋后燥气当令,燥邪易伤肺,以温燥为主,会表现为阴虚、火旺,可常吃些银耳、百合、雪梨、枸杞子等具有养肺阴、滋肺燥、清心安神功效的食物。
另外,因立秋时暑热之气还未尽消,天气依然闷热,故仍需适当食用防暑降温之品,如绿豆汤、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等,此类食物不仅能消暑敛汗,还能健脾开胃,促进食欲。
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热,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食物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适当多吃苹果、石榴、葡萄、芒果、阳桃、柚子、柠檬、山楂等酸味果蔬。
图源 视觉中国
【精神养生】
立秋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葛海波告诉记者,此时养生以“收养”为原则,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免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秋季,天干物燥,人们容易感到烦躁,情绪不太稳定,容易导致抑郁症等心理方面的疾病。要保持开朗的性情,多和别人交流,平心静气地对待每一件事,防止自己产生抑郁的情绪。
【穴位养生】
立秋始,人体之气开始收敛,为“冬藏”做准备。按摩或导引不仅能放松身心,更能助气之收敛,防病治病。古代便有“立春灸气海,立秋灸关元”的说法。
肺俞穴
定位:
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
秋季燥邪易伤肺,引发咳嗽气喘等症状,肺俞穴为手太阴肺经的背俞穴,可舒缓穴位周围的颈项拘急、肩背痛,改善咳嗽、气喘、感冒等肺系疾患。
操作:
可点按、揉搓肺俞穴60秒,亦可用叩击法
迎香穴
定位:
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功效:
秋季燥邪伤肺,鼻为肺之窍,当出现鼻塞,鼻涕等症状时,刺激迎香穴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迎香穴是治疗各种鼻部疾病的要穴,按摩此穴可祛除面齿风邪,治疗各种颜面疾病。
操作:
两手拇指外侧相互摩擦至有热感,然后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60次左右,之后点按鼻翼两侧迎香穴20次。早晚各做1~2组。
通讯员 张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王菲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