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1年建党百年重点项目之一,节目以红色故事讲解员选拔为基本形式,讲述建党百年来各重要历史时期的英烈事迹和红色经典故事。比赛共有专业组和志愿组两个赛道,丁文浩经过海选、初赛、半决赛、决赛的层层角逐,最终在志愿组赛道斩获佳绩。
立足民航专业,赴红色故事之约
“作为一名民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民航报国的创新责任传递在我心中。”本科期间,丁文浩表现突出,曾连续两次获得南航最高荣誉校长特别嘉奖,并获得南航通令嘉奖、江苏省优秀共青团员、南航十杰青年提名、南航优秀毕业生等荣誉,最终以优异成绩保研本校。在2021这一年,丁文浩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 2 篇,申请软件著作权和发明专利 5 项,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与此同时,作为团队队长斩获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二等奖。
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丁文浩也频繁出现在南航的各大舞台上,主持20余场校级大型活动、100多部配音作品、主演话剧《中国直升机泰斗王适存》、录制思政课“听见大国塔台的声音”、录制视频微党课《红色文物青年说》......这份优秀的艺术履历让丁文浩站在央视的舞台上自信从容,毫不怯场。
在新媒体赛段,丁文浩讲解了南航83届校友“英雄试飞员”李中华的红色故事。“7秒,蹬舵压杆,飞机毫无反应。6秒,重启电源,飞机毫无反应…… 1秒,在距离地面仅剩200米时,飞机骤然停止晃动,李中华迅速将倒扣的飞机翻转过来,冲上天空”,丁文浩扣人心弦的讲述获得了现场评委的高度评价,并以志愿组第五场第一名的成绩进入24强。
半决赛时,选手们讲解的题目都是随机抽取的,丁文浩抽到的是讲解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第二篇章《诗》。《诗》这个篇章故事以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为背景,讲述了父母辈无私奉献的航天精神,也是一代航天人的缩影。
“因为先前没看过这部电影,电影也正在院线上映,在当天晚上我就到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丁文浩说道,“在经过多方沟通,我最终选择讲述父辈航天人崔蕴的故事。”依托学校的平台,丁文浩通过航天一院联系到崔蕴,以求讲出更真实的故事。
在四场比赛中,丁文浩相继讲解了南航83届校友李中华、南航92届校友“嫦娥三号”总设计师孙泽洲和他的团队、父辈航天人崔蕴以及港珠澳大桥岛隧道工程的总工程师林鸣的故事。
“魔鬼训练”练就“人稿合一”
每个故事的呈现只有 3 分钟,丁文浩却足足用了 30 天。每一篇讲稿都经历了推翻,重写,再推翻近百次的过程。采访孙泽洲等主人公挖掘更多细节、联系国家航天局等版权方获取最真实的资料、剪辑视频素材搭配稿件完美呈现……但能够把红色故事讲好,丁文浩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每一篇近千字的稿子丁文浩都会背诵上千遍,确保形成肌肉记忆,“人稿合一”是丁文浩对自己的要求。丁文浩还会把自己在现场彩排以及播出的视频实时分享给家人朋友以获得改进的意见。正是有了这样的“魔鬼训练”,丁文浩才能做到现场完美的表现。
“丁文浩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这是央视主持人康辉对他的评价。“其实我也很紧张”,在央视录节目,面对专业点评嘉宾撒贝宁和孟祥青,被现场紧张氛围包围,丁文浩倍感压力,但赛前充分的准备和丰富的讲解经验让丁文浩能够从容应对。
在比赛中丁文浩也收获了很多,作为年龄最小的一批选手,丁文浩结识了各行各业的前辈,学到了很多校园之外的东西。“这次比赛历练很大,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方位的升级”。
赛后采访环节中,丁文浩向央视主持人王嘉宁介绍自己是“以青年视角,讲述身边故事”。丁文浩的青年视角是从青年民航人的角度挖掘航空航天故事,让青年能够听懂,让观众能够接受,身为有志青年,接棒试飞员,代表青年发声,传递红色精神。他说:“我辈青年心里有一团火,红色血脉,代代传承”。
校对 苏云
编辑 : 杨甜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