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视频|大学女生迷上手工缠花 非遗工艺品融入现代特色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南京加油,奥运加油,河南加油!”日前,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学生薛雨婷制作了一组缠花作品,用特殊的方式为南京、河南人民加油,为参加东京奥运会的中国健儿鼓劲。

大学女生迷上非遗手工缠花

所谓缠花就是用多色丝线在以纸板或者铜丝扎成的坯架上缠绕出鸟,兽,虫,鱼等美术品,缠花属于人工造花的一种。缠花植根较深,源于北宋,盛于明末清初,现存于民间的藏品多属民国时期,但收集到的藏品极少,是一门珍稀的手工艺了。

大一时,薛雨婷通过微博了解到非遗工艺品缠花,开始认真研读了缠花的历史、制作流程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根据网络制作教程,尝试着自己手工制作缠花。从简单的山茶花到较复杂的牡丹花,逐渐加入鸟类、植物类元素,使缠花作品更为美观和丰富,目前已制作 200 余件缠花手工制品。

“我喜欢这门传统手工艺,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缠花簪娘,一遍又一遍缠出漂亮的花,我就无比的开心。”薛雨婷说,她希望能把宣扬缠花文化作为毕生的职业追求,做一个优秀的非遗传承人。

创作作品为南京、河南和奥运加油

暑假里,薛雨婷看到网上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和河南受灾的消息,加上中国奥运健儿正在东京赛场拼搏,她有了做一组缠花作品来为大家加油的想法。

“我上网查了资料,南京的市花是梅花。洛阳牡丹最能代表河南,于是我把两种花跟奥运结合起来,开始构思作品。”薛雨婷说,构思完成后她就找来了材料开始制作,并用镜头记录了自己创作的全过程。

白纸、铜丝、彩色丝线 …… 在薛雨婷手中不断组合缠绕,一会功夫一朵红色的花瓣就完成了。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地缠绕,一个个叶片制作,“虽然缠花制作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但我乐在其中。只要开始制作缠花,我就会心平气和,心灵深处的郁闷会得到排解。”薛雨婷说。

缠花作品

花了三天时间,这组主题为《加油》的缠花作品终于完成了,左边是一支代表南京的梅花,中间是象征奥运的五环和橄榄枝,右边则是一支大红色的牡丹,整个作品色彩鲜艳,栩栩如生。“我用我喜欢的非遗缠花送上祝福,南京加油,奥运加油,河南加油!”薛雨婷说。

通讯员 陶莉 记者 郭靖宇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