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主席孙晓云题写展名
本期推出的,是篆刻家童迅先生。
☆★☆ 参展艺术家:童迅
童迅(心斋)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顾问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南京非遗学院专家组成员、篆刻专业导师
南京印社理事
南京篆刻推广促进会理事
中国书法家园篆刻委员会主任
江苏省篆刻研究会理事
南京颜真卿书画院副院长
南京七贤书画院副院长
江苏省甲骨文学会理事
金石印坊首席艺术顾问
参展作品
篆心还童
文|方弘毅
书画同源,数典人文;自文字始,乃有篆刻。千百年以来名家辈出,流派纷呈,浙、汉分宗,不暇应接。大凡风格而论,近代诸家但有区分,此文不加赘述。是以篆见文心,刻观清雅,归真反朴。
篆刻者,表文字之艺术也。据《说文》所记:汉字盖因“六书”表意,内蕴文化以昌明,皆出于言志、缘情二者而已矣。是谓言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文字之意象,而后澄怀所味,假以刀笔,与石共生;所谓缘情者,明心见性,各有机趣;方寸纵横,笔画俱证菩提,开别样之世界耳。是以为篆刻者首要在于卒纵横间而能有性情、明物趣,走刀或听潺潺、或激清流、乃至江河铮铮之音如在耳畔,枝叶身世之感如临目前。次以人文,古人乃脱胎于仓颉灵异,传承于敬惜字纸,以文字通天道、承教化、助人伦、隆国祚,立德、立功、立言,以求初心不朽。再次才为取法,转益而多师,博采众长所发,融己偏见所创,成于学古法而不独尊古法,开合间又有所章也。
童迅君,金陵印坛前辈,笔耕石耘有年,法经沧桑而多变,所宗神貌具备,多前人遗风之上又得天然神髓,所负盛名不虚也。观童迅篆刻尤以“三观”:一观见其挚,刀下直抒胸臆,不加修饰矫揉,如披肝沥胆;二观其法,多师取精,入门无庞,旷隽自如,出入谐佳,最见金陵一派法度传统,承之齿序,而见拓创;三观文脉,此公长于金陵,则多以古都掌故刊石,包罗六朝,鞭辟古今,名言警句,入时而俱进,当随时代文化之胜迹矣。
古人云:痛饮酒,熟读《骚》,方可为名士;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余与童迅仅面缘耳。然此公谈吐颇有士度,君子所好,不求周粟,出入世故,敏事讷言;循循然长者之风。去岁与数人席上饮食,蒙错爱,属文于我。余自诩不通篆刻,不敢见笑于方家,然观童迅近作,文质相宜,坐忘间可见其求索之精诚如是,所以冒昧遂诳言以记所感。
诗评曰:
樽前作剧相笑间,谈吐宗风尽所言。
走刀不为俗笔吏,逢酒江湖一任先。
方寸金石多转益,檀板歌诗纵横间。
肇始人文如海纳,篆心魂在一画间。
作品欣赏
校对 苏云
编辑 : 冯秋红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