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是指将人或动物的大脑与外部设备相连接,实现大脑与外部设备的直接通信,也被称为脑控或控脑。其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起步,涉及神经生理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目前在康复医疗、智能家居、教育与游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构建AI产融新生态论坛”上,BrainCo的创始人兼CEO韩璧丞博士以“脑机接口,人的边界”为主题,梳理了脑机接口的历史脉络,讲述过去10年间他对于脑机接口的看法与研究成果,同时还分享了BrainCo在该领域以及其他人工智能领域所做出的探索与创新。
近些年,生物和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是科学领域关注的焦点,而脑机接口技术在未来将是主战场。当天论坛的主旨演讲嘉宾,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也谈论了信息、物理和生物世界的融合现象,其中专门提到了BrainCo的脑机接口技术。
据了解,和传统的侵入式脑电交互技术不同,BrainCo采用的是非侵入式。但虽然少了硬质电极植入会损伤大脑、植入手术创口大等侵入式脑机接口面临的主要难点,非侵入式也有其难点。韩璧丞认为最大的两个难点是数据采集和数据解析,为此,“BrainCo通过多年技术积累,革新了电极材料,突破了脑电大规模精准采集难点,建立了全球最大脑电及肌电神经电数据库,并将脑电计算从传统算法带向人工智能算法的新时代”。
而这也成就了其“拳头”产品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的神奇之处。
BrainCo展区工作人员表示,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融合了脑机接口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的高科技医疗辅具,通过采集、处理人体肌肉运动产生的肌电与神经电信号来实现假手的动作控制,这款产品具备 10 个活动关节和 6 个驱动自由度,可实现 5 根手指的独立运动和手指间的协同操作,让上臂截肢患者像控制自己的真手一样控制智能仿生手,做到手随心动。
“当一个足以改变世界的技术出现的时候,我们先用他来帮助最需要的人。”韩璧丞在论坛上强调,当今中国大约有8500万残障人士,其中肢体残障约2472万,上肢残障约300万。而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的诞生,帮助了许多残障人士重获了新生。其中,就包括倪敏成和林安露二人。
不久之前,作为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的体验官倪敏成,接连登上央视《今日中国》和《百年芳华·红船远航》节目,用“手”写起了毛笔字。在这次大会展台上,倪敏成俨然成为了一位受人热捧的书法“明星”——接连挥毫,写出“人工智能”“平安”“强脑”“大展宏图”等书法作品,赢得阵阵喝彩,不少作品更是被观众所收藏。
而如今的倪敏成之所以能焕发如此光彩,正因为这双“新手”——借助智能仿生手的辅助,他不但重新拿起了毛笔和乒乓球拍,还能用“双手”做饭、搬运重物。“它陪伴了我三年多,我觉得它已经真正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倪敏成感慨道。
据了解,BrainCo创立于 2015 年,公司研发团队成员多来自哈佛、MIT 等顶级学府,曾被中国科学院评为全球人工智能TOP20企业。2017年,韩璧丞带领团队回到中国,致力于深耕中国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
除了智能仿生手,在这次展会上,BrainCo还带来了Focus专注力提升系统与FocusZen正念舒压系统等产品,现场试用者络绎不绝。
“结合FocusWorld软件系统与脑神经反馈训练的方式,Focus专注力提升系统可以有效提升专注力,该系统主要应用于学生专注力提升、运动员认知训练等场景。”BrainCo展区工作人员表示。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