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该剧编排前期,白洋湾街道深入走访档案馆、烈士家庭,倾听革命故事,翻阅《虎丘镇志》查找志士仁人,挖掘辖区红色文化,形成14个红色故事短篇。其中,“搭浮桥”来源于历史真实故事:1949年4月26日,解放军先头部队到达苏州城外浒墅关。在解放苏州的战斗中,解放军兵分两路,一路走运河西岸,从南面围攻,一路从浒墅关出发,经过长青向平门进发。经过长青的一支部队,途中要渡过颜家村边的青苔河。河宽50米左右,无桥,行军受阻。长青乡张网村人张仲康他们就发动群众搭浮桥,把家中的毛竹、木板扛出来,有的还将门桌子搬出来,再从颜家村和青苔河边的村庄借了50多条船和几百块门板。几十名群众把船用绳索和竹竿固定好,上面铺上门板,让解放军人、马和枪炮等在浮桥上顺利通过,解放了苏州。
舞台剧《开船》从“搭浮桥”故事中汲取灵感,通过船夫老陈、阿三、阿四、阿香一家四口在解放前夕的互帮互助、支持解放军进城的种种行为,表达出白洋湾居民对解放军的热爱,对解放苏州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展望。同时,展现了解放前夕普通民众的水上生活场景,侧面反映出白洋湾地区传统的“渔耕”习俗。据悉,该舞台剧是2021年白洋湾街道和苏州大学重点合作项目,将白洋湾特色山歌文化融入其中,由山歌手、苏大学生共同演绎,采用情景讲述、现场搭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声光电巧妙融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今年以来,白洋湾街道立足民俗文化、地域特色、红色传承,创造性地与苏州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将白洋湾山歌引入大学美育课堂,扩大山歌影响力,创作文艺精品。同时,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史料、资源的挖掘整理,以红色党建文化引领,打造乡愁记忆馆,展示辖区历史变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周晓青 通讯员 范泽洋
校对 徐珩
编辑 : 陶善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