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8日,刚刚解放的南京成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刘伯承、宋任穷分任正副主任。当天,军管会立即在南京城内展开接管工作,委派以王嘉猷为组长的军代表小组接管自来水管理处和水厂,为解放后南京人民生活有序开展、经济社会全面恢复生产奠定了基础。
72年后的今天,“百年华诞·百件珍档——红色百年南京印记”全媒体行动暨读党报看档案学党史活动走进北河口水厂,来自多家单位的60多名党员主动报名参加,通过这样的主题党日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积蓄踏上新征程的信心与斗志。
72年前的护厂故事激励当代青年
今天的北河口水厂
1933年,坐落在长江边的北河口水厂初步建成,是南京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自来水厂。如今,厂区里有一座南京水务历史展览馆,展陈着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南京解放前后领导开展工人革命运动、护厂斗争的档案资料,记录着南京水务发展的全过程。其中,一份馆藏档案“1949年南京市军管会委派军代表王嘉猷接管水厂的通知”备受关注。这份档案正是本次活动的缘起。
党员代表参观展览
受邀来到活动现场的王嘉猷长子王宁告诉记者:“宋任穷副主任当时明确指示:‘电厂一天不能停,水厂一小时也不能停!’他看到我父亲当时穿着西装,就把自己身上的军装军帽脱下来,给我父亲穿上,再出发去水厂接管。”王宁向参加活动的党员代表讲述了父亲受命接管水厂的经过。王嘉猷和水厂全体员工奋不顾身保护水厂的往事,赢得了全场阵阵掌声。
王嘉猷长子王宁
南京市委党史办资政研究处二级调研员吴斌曾数次采访王嘉猷,开展口述史和回忆录的收集整理:“在当时的复杂历史环境下,接管水厂要保证‘一小时都不停’,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确保艰巨任务的完成。”南京审计大学的大二学生曲鹏飞说:“了解北河口水厂的历史后,我对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多理解。”
作为“百年华诞·百件珍档——红色百年南京印记”档案征集活动的捐赠者,王宁现场向市档案馆、南京水务集团捐出了一批父辈的档案资料,南京市档案馆向王宁赠送了王嘉猷家庭户籍卡的档案资料。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则向他赠送了刊有王嘉猷“家庭党支部”报道的《南京日报》。
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
读档、读报,见证水业新生发展
活动中,来自南京市档案馆、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和南京水务集团的党员代表们,分别诵读了1949年4月24日《南京自来水厂电厂工人保护工厂照常工作》新华社电讯稿、1987年8月6日南京供水突破100万吨的新闻、2020年1月23日南京与三峡集团合作的《南京日报》报道。这3份档案和党报,集中反映了南京水务事业的新生、建设和发展,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带领南京人民不断开展革命建设、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历程。
党员代表读报
党员代表读档案
党员代表读报
北河口水厂的红色故事代代相传,激励着每一位员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水务集团党员代表宋健分享了自己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检修专家的感受,“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你在池子上总能看到巡检人员的身影;当遇到紧急故障时,检修人员总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当需要北河口人站出来的时候,我们从来都没有退缩。”南京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朱继国称,“南水先锋”精神如今已成为南京水务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致力为南京建设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古都”贡献力量。
南京水务集团党委副书记朱继国
水务集团党员代表宋健
专家称:这是党史教育学习的生动实践
张连红教授在现场发言
“今天的活动是我见到最具创新、最具人气、最有效果的党史宣传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激励人们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张连红教授这样评价“百年华诞·百件珍档——红色百年南京印记”全媒体行动。他说,通过档案开展寻访与传播,进行党史宣传活动,既以小切口讲好了党史故事,又用大平台开展全方位传播,感染力强、教育面广,彰显了党在百年岁月中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而这一精神力量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力。
本次活动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南京市委网信办指导,南京市档案馆、南京报业传媒集团、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并得到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办、中共鼓楼区委网信办支持。目前,“百年华诞·百件珍档——红色百年南京印记”系列活动还在持续开展档案征集,接下来还将组织线下活动,欢迎全市各单位党支部参与共建。
撰 文:南报融媒体记者 苍淑珺 丁劼 实习生 陈诚 汪子桐 牛菁菁
图片来源:南报融媒体
视频制作:南报融媒体记者 曹骄阳 实习生 庞中旭
编辑 : 陶善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