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如皋:长寿之乡迈向“幸福之城”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丰收田野放飞希望

古今交融的如皋城

2020年,南通冲刺“GDP过万亿”,如皋表现“抢眼”:前三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1.87亿元、增长4.4%,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和南通平均水平。

如皋每年把超过80%的财政用于民生,改善生态、医疗、教育、保障等民生短板,奋力将长寿之乡打造成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郭小川 通讯员 邵亚丽

富民增收底气足

生活小康,物质是基础,收入是保障。通过发展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皋走好富民增收这步大棋,让百姓奔小康的底气更足、笑容更灿烂。

近年来,如皋构建高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及第三代半导体五大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生态旅游两大服务业为主的“5+2”产业体系,吸引了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创造更加稳定的就业岗位,让百姓收入的饭碗端得更稳。发挥花木盆景产业在富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吸引大量劳动力就业,成为如皋百姓的“绿色银行”。

如皋把推进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全市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15665户、31722人,实现年人均纯收入均达7000元以上,实现脱贫摘帽,脱贫率达100%,“两不愁三保障”基本实现,32家省市定经济薄弱村年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年底均能达50万元以上,圆满完成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任务。

民生服务补短板

今年秋学期开学,教育教学设施和师资一流的如皋市李渔小学建成,“学校环境真漂亮,老师也很负责,孩子在这里上学,家长很放心!”李渔小学学生黄梓清的家长说。

为了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均衡教育,如皋着力优化学校布局,近年来在教育领域的投入近100亿元,一批学校得以规划建设。今年,如皋中考成绩居南通前列,普通高考本一上线率位居南通第一,对口高考实现全省十六连冠。

如皋逐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合民营医院,推动医院回归、人员回流。全市人均预期寿命82.18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4.18岁,“长寿之乡”的招牌越擦越亮。

强化健康精准扶贫,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民政救助、慈善救助、社会资助等五道“保障线”,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突出问题,为城乡贫困人口同步迈入全面小康提供健康扶贫医疗保障。

宜居福地展新颜

近日,即将通车的盐通高铁的重要站点——如皋南站整体亮相,如皋即将由动车时代迈入高铁时代。

如皋享有“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木盆景之都、世界长寿养生福地”的美誉 。近年来,为了让百姓出行更便捷,如皋持续打开对外交通格局,先后推进宁启铁路复线、盐通高铁、北沿江高铁、张皋过江通道等重大交通工程规划和建设,市内交通“外成环内成网”、市外交通“内联外通”综合交通格局日益显现。

如皋以绿色生态为重点,放大城市“长绿”品牌和花木盆景之乡优势,宜居福地展现新面貌。走进如皋城乡,处处可见绿意盎然的自然生态,形成了碧水润城、绿色掩映的城市风貌。如皋获评国家生态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十强城市,是苏中苏北首家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

编辑 : 郭凤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