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凤稻田 杨国栋供图
明前碧螺春,茶香百里醉。千亩茶场犹如青翠欲滴的翡翠点缀着和凤,每年到了春分前后,便开始了碧螺春的采摘工作。与机器炒制茶叶不同的是,和凤的茶叶从生长、采摘、炒茶,每道工序都是茶农亲力亲为,手不离茶,茶不离锅。当地的“严景万茶场”是南京市最大的民营茶场,明前碧螺春更是一茶难求,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
茶场
在“3+2”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和凤又精心打造石臼湖3000亩特色水产基地、沙塘庵200亩粮食市场及吴村桥、乌飞塘等配套设施,做优做特和凤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致力打造“和凤大米”“和凤螃蟹”“和凤茶叶”“和凤蔬菜”等系列农业区域品牌。下辖的孔镇村充分发挥当地苗木、水产等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实施精准脱贫,贫困家庭李秀春通过水产养殖现在年收入达到10万元。
强起来:聚焦机电产业,小镇绘百亿级新蓝图
农业为本,产业聚富。和凤不仅拥有48000亩高标准农田,还拥有台湾机电产业园这一特色产业园区。以机电为引擎,以台资电机整机生产企业为主流,面积达3平方公里的台湾机电产业园是溧水区委、区政府重点打造的招商园区。
2015年,南京高崎电机有限公司从浙江搬迁到和凤;2016年,南京传仕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从苏州工业园搬迁到和凤……短短几年时间内,和凤便吸引了大批企业过来,目前园区拥有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62家,集聚台湾机电及配套企业32家,规模以上企业36家,2018年被认定为南京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聚区。
和凤机电产业园
家门口的产业园让村民不用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毛公铺社区村民胡燕军2016年以前一直在外打零工,自从和凤机电产业园建立后,就结束了漂泊在外的日子,在园区内南京富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上班。“以前打工都得到外面,现在骑个电瓶车就到厂里了,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多了。”胡燕军告诉记者。像这样得益于园区就近上班的村民很多,他们对和凤工业的发展竖起了大拇指,“经济越来越强,青年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越来越少。”
打造百亿级机电产业新高地,做大做强机电产业园。“未来争取再拓展1平方公里建设范围,力争2021年创成国家火炬南京溧水高新区机电特色产业基地,用3-5年时间创成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和凤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将围绕产业园,新建600亩、90万平方米的工业标准载体及配套服务设施,将其打造成长三角最有影响力的台湾机电产业园区。
美起来:扬名全国的网红景点串起美丽乡村游
天空之镜石臼湖,繁花十里梦华苑。这个和美凤鸣的小镇还是个名副其实的网红小镇,美丽田园风光带和环石臼湖渔家风情带两大片区构成了和凤美丽乡村游。被称为中国“布查特花园”的梦华苑汇集了全球15个国家著名花园的精髓,来自世界各地2000多种植物花卉在这里都可以看见。这里不仅是赏花胜地,更已成为长三角著名的婚纱拍摄基地。
梦华苑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网红和凤多了一份神秘感,500多位村民共同舞起的 “江南第一大龙”骆山大白龙起源于明代,已经有400多年历史,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腊月正月到骆山看龙”不仅是当地人团结和睦、人丁兴旺、风调雨顺的象征,也吸引了南京周边游客前往观看。凤栖山下的诸家村则是一座有着近700年历史的古老渔村,诞生了溧水有史记载的第一名状元。
秋水共长天一色,登上热搜的“天空之境”石臼湖最佳观赏点就在和凤镇。作为南京天然的淡水湖,石臼湖清澈空旷的湖面能清楚地倒映着蓝天、白云,旖旎的风光多次聚焦国内外目光。进入冬天后,石臼湖变成了“天鹅湖”,生活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地区等地的成千上万只天鹅都会成群结队飞到石臼湖过冬。
石臼湖 杨国栋供图
网红景点聚人气,农旅融合发展快。一个个唯美景点串起了和凤农旅融合新线路,记者了解到,和凤镇围绕环石臼湖片区收储了168栋房屋、43000平方米,将联合社会各界参与共建,打造共享康养院子,探索田园康养新模式。
乐起来:提高百姓幸福感,黄发垂髫皆怡然自乐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和凤都能实现。除了提高人均收入,百姓幸福感的提高也是和凤一直努力做的事情。每天一到饭点,下辖的吴村桥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便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为了解决孤寡老人就餐难的问题,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天都会提供可口的饭菜,价格在5元以内,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可前来就餐。80岁的张文珍是村里的低保户,每天中午走几分钟便可吃上可口的饭菜,再也不用担心做饭的问题。助老餐不仅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也成功解决了高龄老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
百姓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要跟得上。在孔镇民族村的活动之家中,记者看到除了有医务室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咨询、测血压、测血糖、慢性病等服务外,还有健身室、心里慰藉室等,健身室免费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心里慰藉室则通过与老人的情感交流,帮助老年人摆脱孤独感。
出门见山见水,回家小酌两杯。骑车便到产业园,散步一路好风景。和凤这座“世外桃源”小镇不仅留住了当地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客商来此。“以前万万没想到,能过上这种好日子,环境好、资源好、社区服务好。”70多岁的王大爷是土生土长和凤人,说起现在的幸福生活,连连竖起大拇指,“一到周末、过节,很多城里人都来和凤旅游,热闹得很。”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