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姥爷”门诊的人文关怀,让她们敞开心扉
对于很多夫妇而言,想要一个孩子的简单愿望,都迟迟得不到满足。目前我国约有3300万对育龄夫妇面临不孕问题的困扰,每年约有130万对夫妇采用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约有3%通过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出生。
钱云告诉记者,“做试管”是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从促排卵到取卵、取精、体外受精,再到胚胎移植、着床等环节,就像一次次“闯关”。要初见结果,几乎起步就是半年,而这一过程充斥着渴望和紧张。
与其他常见疾病不同,不孕症掺杂了强烈的社会因素。助孕路上,医疗技术和人文关怀缺一不可。特别是对于不孕症,除了医疗本身,医患间的信任感非常重要。在就诊过程中往往需要患者敞开心扉,讲述不为人知的秘密,分享困扰已久的情绪。“除了专业技能,生殖科医生根植于内心的温度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显得尤为重要。”钱云说,同道经常开玩笑,起码有30%的不孕症患者不需要吃药、打针,和家人朋友聊聊,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新生命也许就会在不经意间孕育。
在新浪微博上,钱云教授是拥有250多万粉丝的大V。“我还是最喜欢她们喊我钱姥爷!”钱云说,“起先患者会给我写感谢信,后来感谢信越写越长。”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患者开始和钱云分享她们的“好孕”故事,这些事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深刻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 2015年开始,钱云开始将这些故事写进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中。
不是每个故事都有美好句点。“医生,我离婚了,”钱云回忆,这是当天门诊最后一位患者,“我今天就是来和您道个别,两年半了,也算是和自己的过去道个别,有个交代。”钱云回忆说,两年半了,这名患者无数次出现在诊室,但几乎从没有另一半的陪伴。“虽然有很多想安慰鼓励的话,但无法宣之于口了。”
写一本书的想法或许就来源于此。钱云将选取了公众号上的十个故事结集成册。“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源自患者的真实经历,虽然做了化名,隐去了身份,即便读了很多次,我还是会被其中的真情实感所打动。”
让更多人在求子路上走得从容、自信
上个周末,钱云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读者见面会,取名为“葫芦娃的探亲之旅”。20多对夫妻带着宝宝,其中还有几对双胞胎。孩子们喊着“姥爷好”,排着队为钱云送上了鲜花。
孩子的父母都曾经是钱云的患者,钱云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对每个家庭的治疗故事谙熟于心。而如今,一张张幸福家庭的笑脸,是对“钱姥爷”最美的馈赠,也是医患“双向奔赴”最完美的结局。正如钱云的诗所写:“终于等到你,一切付出都值得,我愿给予你满腔爱意,圆满了我,也造就了你。”
34岁的黄女士带着自己的女儿参加了见面会。黄女士告诉记者,她经历过两次流产,曾经以为自己再也做不成母亲了。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来到南医大二附院求助钱云。
黄女士说,那时的心情可以用坐过山车来形容:第一次胚胎移植成功,但随后出现胎停让她感到希望破灭。“钱主任安慰我,让我回去养一段时间再来。那时候我子宫内膜条件也不好,自我感觉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天天以泪洗面。”黄女士说,自己的观念还是比较传统的,觉得一个家庭必须有个孩子才算完整。半年后的第二次移植,黄女士再次出现了出血,但是钱云安慰她,不要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最重要。“钱主任说,我一定会让你实现当妈妈的心愿!”黄女士说,经历了一番焦灼不安的等待,她终于盼来了好消息,“医生说宝宝有胎心了!”
随后第二次、第三次复查,胎儿发育一切正常。“怀孕的第三个月是我最后一次去钱主任的专家门诊,他亲自给我做了检查后说:你可以‘毕业’了!”回忆起那一幕,黄女士声音哽咽了,“如今我的女儿已经7岁了,非常聪明,非常可爱,也是我们全家的骄傲。”
“如果你经历过,必然会从故事中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如果你正在经历,必然会从故事中看到希望、勇气和对生活的热爱。”钱云说,“我知道,患者分享治疗经历的初衷,是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对正在求子路上艰难跋涉的其他兄弟姐妹有所启发和帮助。”钱云说,他也有义务让更多人了解不孕症,知道如何科学合理地治疗,减少他们的压力、迷茫和无助,让更多人在求子路上走得更加从容、自信。”
专家提醒
年龄是影响试管婴儿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专家提醒,夫妻未采取避孕措施,超过一年没有怀孕,应及早到医院就诊。“辅助生殖技术”,很多人视其为“救命稻草”,但这项技术不是万能的。只有符合辅助生殖技术适应症的才可以进行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虽然如今试管婴儿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但还是有一定的失败率。对于高龄,或者卵巢功能差的患者来说,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可能不到30%。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李海慧
编辑 : 胡妍璐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