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展出的创意书法作品
废旧物资成为艺术品
“这是凉席。”“这是窗帘。”“你看,这是木地板吧。”……走进设在小市街道乐亲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创意书法展现场,居民们纷纷当起了“侦探”,找寻着承载一件件书法作品材料的“真面目”。
在杂物间常年吃灰的凉席、旧窗帘、桌布,常常被送往废品回收站的过期挂历、破旧纸盒……这些生活角落中常常被人遗忘的废旧物品,当书法的墨香与之交融,一场奇妙的蜕变也由此悄然开启。或豪迈奔放或婉约细腻的笔触下,这些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因书法而重生,成为一件件充满生命力与艺术价值的作品。
现场展出的创意书法作品
创作幕后故事“揭秘”
“这可太有创意了。”居民们的啧啧称赞,也让河路道社区小河书画社社长梁万瑞很是自豪,“这是我们书画社成员胡强英提出的创意。”梁万瑞告诉记者,当大伙听说了胡强英的创意后都感觉眼前一亮,并积极响应参与其中。
现场展出的100多件创意书法作品令人欣喜,但背后却是小河书画社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坚持了长达三个多月的深度创作。“你看这个桌布,和宣纸可不一样,想直接在上面写毛笔字并不容易。”书画社成员张保根笑着告诉记者,后来自己灵光一闪,想到了过去母亲做鞋垫时的工艺,于是将桌布洗烫后再浆一遍,“这个方法果然很管用。”
险树修剪后的木桩,则用来书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来的大事记。刚锯开的木桩是非常粗糙的,同样不适合书写,“我们不仅将表面打磨光滑,同样采用‘挂浆’工艺处理,书写效果就明显好多了。”
现场展出的创意书法作品
凝聚着创意与美好祝福
“这一件件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书法作品,承载着书画社成员们对祖国的热爱,更是他们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上的一份真挚而独特的礼物。”河路道社区书记高连珍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也得到了许多居民的积极支持,有居民主动提供了大空调、冰柜的纸盒子,还有居民主动将收集来的旧窗帘带回家用缝纫机拼接在一起。通过这样的活动,居民们的心也靠得更近了,而这也深度契合了社区着力打造的“家文化”。
现场展出的创意书法作品
高连珍表示,社区今后也将继续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同时,更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通讯员 孙宁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薛玲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郭凤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