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不内卷,也不躺平,这所小学有点不一样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如果你是学生家长,那么你的耳边一定没少出现这一个高频词:内卷。

无锡,有这样一所学校:不内卷,也不躺平。因为孩子们在校内学得够丰富,很少会参加校外培训;同时,当孩子在校内找到自己擅长、感兴趣的事情,单一赛道的内卷也不复存在。但你要说它很佛系,却又完全不对,亮出他们的课程表,满满当当地又让你怀疑起他们的“云淡风轻”。

这所与众不同的学校,就是无锡市新吴区幸福外国语小学。让我们走进学校,深入探察一下“不一样”学校背后的故事。

■不一样的学校:长成图书馆的样子

大厅中央,显眼处是一排排放满书的柜子;上二楼,走廊上随处可见大小不一的书架;每个教室,也都有自己的图书架。——走进幸福外国语小学,你会被这所充满书香气的校园所感染,这些各处摆放的开放式书架、触手可得的精美图书,以及柔软的沙发、桌椅,让你走到哪就能随手拿本书坐下阅读。

事实上,这里就是图书馆。“我们将学校打造成了图书馆的模样。”校长陈罡说,“在学校,我希望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空间名,整所学校就是一个图书馆,在开放的图书馆里,让阅读随处发生。”

于是,学校聘任了第一位老师——图书馆主任覃小燕。三年里,在掌舵者陈罡的规划和操盘师覃小燕的设计下,“学校即图书馆”的蓝图逐渐变成了实景,一座“人在书中、书在手边”的图书馆式学校呈现在全体师生眼前。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中央图书馆、电子阅览区、朗读亭、教室……甚至是家长接送孩子的等候区,都能够看到丰富的书籍,学生、老师、家长都可以自由电子借阅。学校一楼大厅设置了一站式电子借阅台,孩子们每天上下学路过这里,借书、还书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

寒暑假学校开展“把图书馆带回家”活动,每个学生最多可以一次性借30本图书回家,真•“把图书馆搬空”。学校最盛大的活动是一年一度“阅读日”,其中有一项最受学生喜爱的比赛:“阅读马拉松”,人人以完成长达2小时的“全程马拉松”为荣。每个月图书馆还会邀请有专长的家长、设计师、作家等举办讲座,让阅读不仅仅局限于纸质书籍。

“去年参加了阅读马拉松,孩子们认真读书的小模样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四年级学生赵唯杰的妈妈徐秋岚笑着说,“孩子是去年转学过来的,当时学校吸引我和孩子的一个亮点就是‘学校即图书馆’的理念,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阅读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我最喜欢草坪书市,大家互相交换图书,让一本好书传递到更多人手上,被更多人看到。”二年级学生林熙高兴地说。

“我每天回家都会读上半小时的书,我最喜欢侦探类的图书了,比如《屁屁侦探》。”二年级学生吕夏天说。

……

据统计,目前全校图书馆馆藏图书册16623册,其中中文馆藏15807册、英文馆藏816册,生均图书为42册,比上一年增加了10册;年度图书借阅共计21986人次,日均借阅人次为115人次,占学生人数的40%,生均借阅量为75册/年。

一个个真实数据的背后,勾勒出了“学校即图书馆”的生动模样。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所小学还研发开设了独特的图书馆课程,并将其作为每一个小学生的必修课。“或许你爱看书,但你不一定‘会’看书,如何在图书馆浩瀚的书海中快速找到你想要的书?如何精准检索到你需要的信息?这就是图书馆课程的意义。”覃小燕说。在每周一节双师教学的图书馆课上,孩子们或围坐在地上,或分成小组,在有趣的阅读、自主的探究、深层的思考中,学习锻炼图书馆素养、阅读素养和信息素养。学校还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将英语、美术、音乐、心理等学科与图书馆课程整合,以阅读为载体和纽带,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课程的探究性。记者观摩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跨学科图书馆课程,“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它们的名字、排位、性格、形象分别是什么样?……”课程中,学生们学会了用方格笔记的方法,整理、分析书籍中的关键信息,提炼主题并记牢信息。

“阅读,是所有学习的基础,也是孩子成长的最佳路径。”陈罡表示,学校尽己所能让阅读成为一件有趣的事,让阅读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习惯。在书香满园中,学校走出了一条创新路径,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和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不一样的课程: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精彩

9岁的女孩段锦雯穿上安全带和保护绳,嘟、嘟、嘟,三声提示音刚落下,她如灵猴一般攀上高高的攀岩墙,迅速登顶后拍了一下计时器,20秒!触顶成功,下面的孩子们和老师给予欢呼和掌声。

每个步入幸福外国语小学的人,都会被一整面高达15米的攀岩墙所震撼。这面攀岩墙具备国际标准的专业攀岩赛道,包括速度道和难度道。在这里,攀岩课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无论是男生女生,基本上都能在1分钟内爬到顶,最快的只要11秒。“刚学习攀岩时有点害怕,现在很喜欢,它给我勇气。”段锦雯边说边看着攀岩墙,眼里亮晶晶的。


攀岩课、游泳课、钢琴课、编程课、料理课……翻开课表,课程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的同时,学校研发了多种多样的拓展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发掘潜能,开阔视野。目前开设的拓展课程有31种,分为文学艺术(戏剧、钢琴、舞蹈、陶艺等)、科学技术(机器人、编程、麦淘实验、魔方等)、体育健康(料理、滑雪、棒球、网球等)、学科拓展(超脑麦斯、自然拼读、数学思维等)模块。每个学生每学期都能自主选择拓展课程,周一到周五各上一节不同的拓展课程,学习变得丰富多彩。

“回家没有作业了,在这里学习很开心快乐,还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我喜欢编程。”“攀岩课是我的最爱,我能像蜘蛛侠一样飞檐走壁,很酷。”“我喜欢上游泳课,三年来我学会了蛙泳、自由泳,现在开始学仰泳。游泳很有趣,还能强身健体,更是一种生存技能哦。”……谈起这些课程,孩子们眉飞色舞。

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为多样化的课程提供了保障。学校拥有一流的现代化教室,每间教室均配备多媒体“希沃”教学系统,全力打造智慧课堂,满足各类教学场景需求,让课堂更为丰盈灵动。根据课程,还倾力打造了十多间专用教室:钢琴教室、美术教室、舞蹈教室、戏剧教室,让学生尽情享受艺术的熏陶;科学教室、电脑教室、创客空间,供学生探索科学的奧秘;料理教室,让学生学习生活技能,感受生活的美好;“幸福客厅”心理阅读区,让每个孩子心生阳光……

豆腐轻轻地裹上面粉,放入油锅中,炸成两面金黄,撒上调料,出锅……料理课上,15个孩子正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学做香煎豆腐。只见教室里,四人一组一个灶台,电磁炉、不粘锅、水槽、筷子、刀、碗等厨房设施用具一应俱全。“我成功啦!”三年级学生欧亦枫将煎得香喷喷的豆腐夹到碗里,开心得吃了起来,这个小男孩上学前从没学过做菜,但上了料理课,学会了包馄饨、炸春卷、煎鸡蛋等各种好吃的,回家还做给爸爸妈妈吃。“料理课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每学期选课时瞬间秒光。”老师沈涛认为,料理课程不仅仅锻炼了孩子的生活能力,还是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好方式,“每一堂课都真真切切做出一道美味,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作为外国语学校,英语课程是学校的特色。这里的英语教学将上海世外小学作为重要参照,整合上海牛津英语与世外校本课程Kids’ Stories等,同时采取Mini班型配置,每个英语课堂人数不超过15人,这样可以让每位学生有更多的英语操练机会。学校每周除了五节英语课外,还设有两节跨学科双语课,由外教和中教协同教学,“我们的外教不上英语课,而是将英语跟其他学科结合,上科学课、绘本课……这样一来,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的语言使用环境,真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还专门研发了城市主题探究课程,以PBL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去年学校组队参加2023-2024年度未来之城全国展评,创新设计了清洁能源无线电动车充能装置,一举荣获小学组创新设计组全国冠军。

要如何摆脱内卷,寻求别样的教育与学习方式?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精彩——这就是幸福外国语小学的解答。“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以短期考分为目标,而是让他们广泛尝试各种学习内容,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领域。”陈罡说。

■不一样的老师:班主任没有自己的办公室

幸福外国语小学的班主任,没有自己的办公室?在一个二年级教室的角落里,班主任梁杰正在电脑桌前埋头备课。他笑着告诉记者:“确实,班主任没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室,我们的办公室就是自己所在的班级。”

这里每个班级的班主任就在教室内办公,全天候陪伴学生。“一所好学校、一位好老师,心里应该装着每一个孩子。”梁杰说,班主任在教室内办公的独特方式,能大大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学生的上课表现、学生之间出现矛盾、学生有困难了,我都能第一时间知晓,帮助协调、解决问题。”正说着,学生们上完体育课陆续回到了教室,看见梁杰时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热情地和他打招呼,丝毫没有学生看到老师时的拘谨、紧张之态。

教学上,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梁杰,也有自己的一套,“老师不应该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教学习方法。”他举例说,在教到“位置与方向”时,他把孩子们拉到操场上,用指南针看方位,让他们在真实世界中真正吸纳知识。“如果他们只在教室里读书,在家做作业,不走出去,那么他们就没法发现并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

幸福外国语小学有着更多“梁杰”,他们遵循“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在教学上坚持因人设教,因需施教。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学生不超过30名。同时采用新颖独特的学部设置,一、二、三年级为乐群学部;四、五、六年级为博习学部。其中,在乐群学部设置了“House制”班组群,一、二、三年级中的各一个班组建成一个House,三个班级共有一个公共活动空间,加强学生之间的混龄式交往,以大带小。“House制”在打通年级间界限的过程中,倡导良性竞争,提升在集体中的团结合作能力,增加凝聚力。博习学部则采用走班式教学,实现从传统教室到学科学习室的转变,教室空间体现学科专业性,促进学生的学科学习。

为了让学生可以更便利、更多元、更有趣地交往,学校在设计上运用“离”与“合”的理念,把整个校舍打造成一个“大大的House”,以中庭作为学校整个建筑的“脊椎”,连接“离”的单体建筑,方便学生便捷到达每个学习和活动空间。

为孩子创造一个“儿童世界”,这是很多学校的梦想。但幸福外国语小学并没有将这样的理念变成口号张贴在学校墙壁上,而是将每一个孩子的笑脸拍摄下来,然后在学校各处的显示屏上滚动播放;也没有将这样的理念变成讲话稿天天宣讲,而是在每周的升旗仪式、每次主题活动的开幕式甚至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中,都由学生担纲主角、展示风采,这些活动中也几乎没有校长致辞的环节。

在这里学生就是小主人,不强调学生见到老师要问好,而是老师先向学生问好,平等交往中给学生做最好的示范。理解、信任、尊重、友善的师生关系逐渐成为学校的风气,老师陪学生一起玩,一起学,一起成长。

为人父母,既希望孩子有快乐的童年,又希望他们有光明的前程。“轻负担、好成绩、全面发展”——幸福外国语小学锚定的教育目标,和家长的心愿无比契合。

学校规定“低学段学生的书面作业不出校门,所有书面作业在校面批”。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今日事,今日毕,日日有所得”,学校把每天的最后一节课设置为自主课,即课后辅导时间,用于学生完成和订正作业。

如果学生在学校完成了所有的学科作业,那么回家干什么呢?老师告诉他们,还有一个特殊的“家庭作业”——每日阅读、坚持锻炼、常做家务。这十二个字,已经潜移默化成为幸福外国语小学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家庭遵循的准则。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些呈现出来的一点一滴,创造了诸多“不一样”,通过这些细节,好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直抵学生的心间。不一样的学校里,不一样的老师,上着不一样的课程,收获了不一样的学生。我们欣喜地发现:这里的学生们上学时都带着笑脸走进学校,放了学都不愿意离开学校。

结语

孩子该如何长大,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但是,幸福外国语小学或许给出了成长的最优解——

这所有点不一样的学校,正静静地等着每一个学生慢慢长大,稳稳地帮助他们找到更真实、更开阔的自己,然后默默地目送他们,让学生依靠自己的行动和实践,破土而生、拔节生长、开出繁花。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