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视频】昔日钟馗画“专业村”,如今只有一位83岁老人在画了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春节期间,每天上午十点多,在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古庄村,83岁的吴翠华老人吃完早饭后,孙女黄璟如开车带着她,来到约三十公里外的市区新盛街一家店铺,老人脱掉外套坐下来,戴上老花镜,开始画钟馗画,黄璟如在一边打开手机进行直播。很多游人进入店内一看到老人在画钟馗画,都会觉得很新鲜,围在一起观看或拍摄。

吴翠华老人在画钟馗

若干年前,古庄村是远近闻名的画钟馗的“专业村”,有的村组几乎家家以钟馗画为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钟馗画的人越来越少了,到如今全村只剩下了吴翠华老人一人在画钟馗画了。

钟馗画的“专业村”

“现在年龄大了,画画时手有些抖,眼睛也花了。”吴翠华老人一边给钟馗画上色,一边向围观的游人打开了话匣子。老人不识字,却画了钟馗画60多年,而她的老伴黄秀申则负责到各地赶集把她的画卖出去。直到前两年,老伴年龄大了,再也不能骑车赶集了,老人才停止了画画。去年,一起生活了六十多年的老伴去世后,刚大学毕业的孙女黄璟如觉得奶奶在家寂寞,就在市区古街新盛街找了间店铺,劝奶奶重新拿起了画笔。

吴翠华老人所画的钟馗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位传奇人物,被赋予了驱邪扶正的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崇敬。在民间,钟馗的形象还被印制成年画、历法等物品,挂在门上或墙壁上,以抵御邪恶势力的侵入,成为了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

吴翠华幼年时家比较穷,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却唯独对钟馗画感兴趣。在她十多岁的时候,听说几里路外的古庄村很多人在画钟馗画,她就拿了一张回去,反复照着描,最后竟也画得像模像样。在她21岁那年,她和古庄村的黄秀申结婚成家了,开始一边从事着家务劳动,空闲时间就开始画钟馗画,丈夫黄秀申就负责把她的画到集市上卖出去。

没人能说起古庄村画钟馗画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吴翠华记得,那时的古庄村是画钟馗的“专业村”,官东、官西两个庄子上百户人家大多靠钟馗画为生,上到九旬老翁,下到七八岁孩童,人人都会画钟馗,附近村庄画的人少一点,也会“兑一些”到外地去卖,大多销往安徽、山东等地。古庄村也因此出了名。

钟馗画上的“五毒”印章

“那时都比较穷,有的人家是孩子在家画,大人出去销售。”吴翠华老人说,那时老伴卖画最远的坐车到过安徽五河和山东等地,跑了很多地方。她还记得,有一次和丈夫黄秀申坐车到徐州去卖钟馗画,结果夜里舍不得花钱住旅社,就在铁轨旁趴了一夜,第二天早上醒来,头发都被露水打湿了。

木头刻的“五毒”印章

就是靠着钟馗画,吴翠华和爱人养活大了三个儿子。那时钟馗画很便宜,有的人家想买又拿不出钱来,就拿鸡蛋粮食来交换。在吴翠华手把手传授下,三个儿子在年幼的时候,也相继学会了钟馗画,“画画很辛苦,我大儿子小的时候画画,坐在那儿半天不动,脚都冻肿了,我就用被子把他的脚包起来,让他接着画。”

吴翠华创作的钟馗画,线条流畅,色彩丰富,主体以红色为主。在画完之后,吴翠华还要还盖上“灵璧官印”、“八卦图”印和“五毒”章印。“五毒”刻在一块木头上,由于四面只能雕刻有蝎子、壁虎、蜈蚣和蟾蜍“四毒”,老人会在旁边画上去一条蛇,这样“五毒”就全了。

家中张贴钟馗画,除了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外,据说还可以治愈小孩夜里啼哭的特殊功效。“这听起来具有迷信色彩,但还是有点科学道理。钟馗画中上色用的颜料,用的是朱砂、洋黄、洋绿、洋红,具有清心镇惊、安神解毒的功效,对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咽喉肿痛以及口舌生疮等有疗效。”黄璟如说。

最后的坚守者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年时购买钟馗画回家张贴祈福的人变少了,古庄村画钟馗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很多村民丢下了画笔开始了以别的行业谋生,吴翠华的三个儿子也在长大成年后相继外出打工了,到最后全村只剩下了吴翠华老人一人了。

吴翠华和孙女黄璟如

“以前画画后盖的官章、五毒章都是公用的,现在没人画了,都在我手里了。”吴翠华老人说,村里的人早就不再创作这类民俗画了,孙女把想法和自己一说,马上就同意了,“我闲着也没事做,画了一辈子,也不想丢掉这个手艺。”

在看奶奶画画的时候,黄璟如会在用心看着,有着油画基础的她很快就学会了。为了减轻奶奶的工作量,现在她会先画好粗的线条,让奶奶上色,她则在一边研磨颜料,同时打开手机,把奶奶的画画过程直播出去。慢慢地,观看的直播的人越来越多,几场下来,已经有上千的人观看。

吴翠华老人在画钟馗

而在店铺内,虽然年前刚开业,但“奶奶的画”已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喜爱,奶奶画画的时候,很多游人会在一旁围观拍照,最多的一天就卖了600多元。

“我就是觉得奶奶把画了一辈子的画丢掉了太可惜。钟馗画作为民俗画的一种,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让奶奶在店内现场作画,就是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种民俗文化,从而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黄璟如说。她还把钟馗画做成摆台、手机挂件等文创产品,很受年轻人喜爱。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高峰

校对 盛媛媛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