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严格咬文嚼字,“烩鱼”的制作方法其实与“炸鱼”更加类似。原材料必须是草鱼或者青鱼,体重至少得大于五斤,肥美的大鱼才能拥有饱满的口感。将大鱼沿着脊骨切开,取下鱼肉,切成等距离的薄片,然后放入食盐腌制一小时。表姨解释,这样做是为了让原本就很有嚼劲的鱼肉收紧,能够获得更加紧实的味觉体验。
鱼片在进行着神奇的“化学反应”,表姨并没有闲着,“吨吨吨”往锅里倒进了半锅色拉油,热油的同时开始切起了葱、姜,“炸鱼片的时候一定得是热油,这样炸出来的烩鱼才能更香脆。”
眼见着鱼片矮下去了一大截,该是放入葱、姜和面粉进行搅拌的时候了。这些美食节目里拍出来精致无比的画面,做起来却是相当的繁琐。表姨很有耐心,“生下你表姐后我就学会做烩鱼了,这么多年一直在做。看到什么好吃的,我总想着去学一学。”
鱼片下锅到底要炸几分钟?表姨摇摇头:不知道,从来没有计算过。做了这么多年的烩鱼,表姨炸鱼全靠经验。鱼片炸至金黄色,焦香焦香的味道扑面而来,便到了起锅的时候了。囤在储物间,特别有年代感的筛子派上了用场。将近10斤的鱼片,炸出了整整一筛子的烩鱼。表姨捡起一块鱼随手塞进我嘴里,满脸笑容,“要分给好几家人呢,这些鱼不算多。”
写到这里才是完成了“炸”的名词解释,真正要满足“烩”的过程,还有后续的汤锅“二进宫”。查了一下“烩鱼”在南通菜中的“定义”,原来,要充分调动出鱼的鲜美,还需要醋、荸荠、竹笋、黑木耳、韭黄等配料,“烩”的过程对于火候的要求极高,既要汤醇味鲜,又要保持鱼肉的嫩滑。生活的富足让大家的口味日渐丰富,但烩鱼这道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在饭店酒肆中广为流传的南通家常菜,因为鲜嫩软滑的味道及质感,依然获得无数拥趸。烩鱼汤酸爽的口感,也成为了身在外地的南通人无法忘却的家乡记忆。满足地吃上一大口,这才是年的味道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编辑 : 严静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