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奏响新年乐声,点燃来年辉灯 吕思清、陈琳携手省交响乐团奏演《梦之声》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12月17日晚,由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携手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陈琳以及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在江苏大剧院为观众朋友们带来《梦之声》交响音乐会。即便是在疫情防控阶段,本场演出仍极受市场欢迎,上座率极高。年关将近,《梦之声》交响音乐会为本年度的省交响乐团音乐季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个句点。

合作无间,《梦之声》奏响思念情怀

《梦之声》交响音乐会共演出三个曲目,分别为斯美塔那的《沃尔塔瓦河》、赵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西贝柳斯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作品43》。省交响乐团副团长王志强告诉记者,这四首曲目具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思念情怀。“之前我和陈琳老师商定曲目时就考虑到想要向观众传达一种思乡、思念的感情。这三首曲目都表达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作曲家对祖国对家乡的眷念之情。”吕思清从演奏者的角度对《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中所饱含的深厚情感进行了解读:“爱是这首作品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不仅是对家乡对故土的思念之爱,更是一种超越了民族超越了国家的大爱。赵季平老师这首作品能让全世界的观众深切的感受到中国音乐文化之美。”

赵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自2017年首演以来,被美誉为“继《梁祝》后最动听的中国音乐”,在当晚的演出中,堪称是三方合作紧密,配合默契。江苏省交响乐团的众多演奏员们织就浑厚回响,吕思清的小提琴独奏韵律悠长,丰富机巧,双方相互竞奏对话,以音符为语汇,用旋律为语调,余音绕梁激荡人心。而作为指挥的陈琳统筹全局,精准把控整场节奏,来自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中心的青年教师杜琳从音乐学专业的角度,对本场演奏给予高度评价,她认为“陈琳潇洒、精准的指挥令我印象深刻。吕思清小提琴凄切婉转的诉述与乐队浑厚的回响交互萦绕,表现可圈可点。”

2022音乐季大剧透:更年轻,更多样

《梦之声》交响音乐会是省交响乐团2021音乐季的最后一场演出,是今年的闭幕演出,也是分量最重的一场演出,在宣告2021音乐季结束的同时,也宣告了2022音乐季的开始。副团长王志强详细的向记者剧透了2022音乐季的演出计划,除了大咖荟萃轮番亮相外,2022音乐季还会有不少有意思的主题音乐会,“比如在5月20日,我们会有一个爱情主题的音乐会,在6月3日还会做一个儿童节专场,我们会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一些经常拿奖的音乐小天才们带来一个适合孩子们听的儿童专场。”2022音乐季将会是一个更加年轻,更加多样化的音乐季,“我们在考虑以更多样化的形式来把交响乐带给广大市民。”

交响乐团建制庞大,演奏动辄几十号人,大型乐器诸如竖琴、鼓等更是存在运输难度高的问题,王志强考虑变换形式让交响乐更好的走进小的演出场所,“我们将会通过多方合作,开设大师班和讲座来让更多人了解交响乐。”

在交响乐普及方面,陈琳也同样表示,很多人不听交响乐是被这名头吓到了,觉得听不懂,“实际上随着艺术教育的深入普及,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到剧院来听交响乐。了解学习了交响乐的基本知识,就能感受到交响乐所能够表达的情感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能从中咂摸出美妙滋味来了。”

意犹未尽,来年再相聚

尽管寒风料峭,观众们被这场精彩演出所感染的心情却迟迟难以平复,在《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结束后,吕思清又应观众的呼声即兴演奏了一段独奏,余音绕梁叫人意犹未尽。

2021音乐季已经结束,2022音乐季即将启航,正如王志强所寄语的,“2022音乐季,我们乐团不管在组织能力还是演奏能力上都希望能够再上一个台阶。”让我们2022年再来剧院相聚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苏云

编辑 : 沈昭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