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视频】苏州校园里的这场抗疫美术展与众不同!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疫情阻挡不了我们服务的热情!”“哪里需要我们,就到哪里去!”12月6日,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第一届“免疫•力”美术展在该校世恒展厅精彩开幕,12名身穿不同职业服装的小学生提着装有“病毒”的装置展示。

记者在现场看到,“免疫•力”展览由3个部分组成:画展、表演和装置。第一部分以静态绘画为展,6幅巨大的美术绘画作品展示了一些日常生活当中的场景,但都被喷上白漆的粘球毁得面目全非,意味着无法预测的病毒入侵了我们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第二部分是行为艺术表演。12名一年级小学生身着不同职业的服装,戴着写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口罩,手提关着粘球的灯笼登台展示。这代表着各行各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共同抗疫,并将疫情压制。

第三部分是悬挂的艺术装置。一个个红色的网袋中装满了白色的粘球。红色的网线就是持久有力、充满协作的中国力量,编织成了牢不可破的纽带将病毒牢牢困住。

本次展览的主要执行人、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美术老师Chris和刘佳玺介绍,本次展览选择了一个十分普通的儿童玩具“粘球”——作为新冠病毒的象征。一是因其普通,表明新冠影响力之大,已经蔓延至我们的平常生活。二是因其状貌与病毒极其相似。三是因其黏着性,从一个物体粘到另一个物体,就好像易于感染的病毒。而当漆之以不详之白时,红与白的较量也就真正开始了。“我们这次展览也邀请了学生们参与,让他们感受到在实践中艺术的魅力、创作的乐趣,”刘佳玺表示。

苏州北大新世纪世恒学校总校长张剑澜表示,免疫•力美术展是学校中外双方艺术老师共同策划的成果,也展现了同学们对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生活的一些思考,同学们扮演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用他们的角度来理解和展现中国抗疫精神。

“虽然疫情的不确定和反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推迟了各种活动。苏州正如展览中所描述的中国力量一般,再一次证明了‘苏州速度’和‘苏州温度’。这背后是兢兢业业、不分昼夜、不图回报的爱岗敬业,这就是控制疫情的力量——免疫•力。师生们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了这个故事。在宣传防疫精神的同时开启了世恒美术展的序章。

张剑澜校长表示,美育不是一节又一节的美术课、音乐课、艺术课的堆砌,而是生活环境的方方面面都是美的。“实践中,学生们感受到了艺术和制作的乐趣,策展和表演的成就感。这就是学校想为孩子们提供的广阔平台,让他们将潜能发挥到极致,去创造更多的可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王菲

编辑 : 陶善工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