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共产党员请回答》⑦ 一座“争气桥”,坚韧奋斗的精神传承半世纪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没有一座桥,像南京长江大桥这样,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1968年12月29日,这座长江上首个由我国自主建设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梁通车,天堑变通途,举国沸腾。从1960年开工到如今六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大桥人”在大桥脚下挥洒着热情和青春。系列微纪录片《共产党员请回答》第七集《踏波逐浪的长江架桥人——新征程上如何坚定恒心韧劲》,聚焦南京长江大桥,讲述那些围绕着这座大桥的奋斗奇迹——在新征程上,它们依然带给我们感动,激发我们斗志。

南京有个“建桥功臣”共同的家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如今都说“大桥话”

在南京的长江北岸,大桥之下,常有一些老人,一边走一边仰望巍峨的桥梁。他们是当年的建设者,如今居住在桥工新村。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泰山街道的这个新村,是建桥功臣们共同的家。出了小区走几分钟就能看到大桥——这,就是他们坚守的理由。

桥工新村是“桥一代”、“桥二代”们共同的家

“这个小区里的中老年人几乎都是桥一代、桥二代”,泰山街道驿站网格员顾文娟告诉记者。桥工新村的老老少少,全都说“大桥话”,它是掺杂了全国各地方言的普通话。自1960年1月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陆续汇聚到南京,开始了这项堪称 “世界之最”的伟大工程。此后的近9年,他们克服重重困难,靠着肩扛手推、人工作业,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些建设者来自五湖四海,后来他们造桥的足迹也遍布全国,但退休后大多又回到了桥工新村。

桥工新村有着独特的“生态”

紧挨着桥工新村的中铁大桥局四公司,是当年参与大桥建设的单位。院内展示的建桥器具,见证了那段奋斗的岁月。一台桥墩施工定位用的手摇绞车,牵引力可以达到10吨,操作的时候需要6个人,每次施工的时候,要上6到8台,指挥器一动,大家一起摇,一起喊桥工号子;龙门吊的滑轮组,在桥墩之间、每片有120吨的钢筋混凝土梁都是靠它吊起的;当年桥工们自己制造的清理水下桥墩基坑用的抓斗……“建桥功臣”们视大桥为心中的瑰宝,再一次走近这些建桥工具,喊一次当年响彻工地的号子,他们仿佛又回到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院内陈列着曾经的造桥用品

挑战“生命禁区”最深77.13米

潜水服见证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深潜神话”

大桥纪念馆内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奋斗的岁月光芒闪耀。在南京,大桥建设者们留下的珍贵足迹和史料还有不少,多年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党员瞻仰。

位于南堡公园内的南京长江大桥纪念馆中,收藏着大桥建设相关的珍贵照片和历史物件,其中大桥建设时所使用的潜水设备和潜水衣物引人注目。1960年1月18日,经过多次研究、勘测,9号桥墩钢围笼浮运下水,南京长江大桥正式开工。然而建设中深潜水成为一个难题。由于长江江心的几个桥墩位置,水流湍急,深近百米,探查与施工必须进行深潜水作业。但处于江心最深处的桥墩,即使在枯水季节,水下深度也达到66米,而深潜水超过60米就会危及生命。

难题怎么破解?靠勇气和韧劲!时任海军医学研究所副所长龚锦涵以一种全新的吸氧水面减压法攻克了潜水速度这一难关。利用这一潜水方法,潜水员在水底工作结束后,直接从水底到“第一停留站”,在此稍作休息后,就可以很快出水,大大提高了潜水作业效率。效率问题解决后,工人潜水员胡宝玲和他的战友们,主动要求挑战深潜水。将有关设备和操作方法加以改进后,在7号墩的潜水作业中,十几名潜水员连续突破了警戒线,下到65米深水下作业,最深下潜77.13米!

“他们以超越常人的勇气和坚定意志,勇闯‘生命禁区’,创造了世界潜水的新纪录”, 讲解员董栋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潜水作业未出现一例减压病症和潜水事故,从潜水技术到潜水医学保障,都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谱写了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深潜神话。

南堡下矗立的“无名英雄”

大桥力量来自“一切经过试验”钢规铁律

说不完的大桥建设,讲不完的大桥故事。物资短缺,高强度钢断供,洪汛灾害频发——困难面前,中国没有低头。凭着韧劲,“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在这座“精神之桥”汇聚。

大桥公园内浅滩上的试验墩

同在南堡公园内,南京长江大桥9号桥墩与南堡之间的浅滩上,伫立着一个庞大的“半成品”桥墩。桥墩主体由一个不完整的墩帽和四根管柱构成。“根据资料,这座‘废弃桥墩’实为南京长江大桥试验墩遗址”,江苏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处工作人员朱万悦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深水桥梁建设材料和技术尚不完备,为了确保桥墩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桥一代”们群策群力,最终决定采取建试验墩的方式获取技术参数。六十多年前,科研人员和技术工人们正是在该试验墩上完成了所有的测试工作,为长江大桥的建造打下了数据和技术基础。

为了确保建桥质量,建设者牢固树立“一切经过试验”的钢规铁律,如今试验桥墩依然默默矗立在长江边,展示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大桥工匠故事。

桥三代正接过接力棒

传承时代精神,体味奋斗荣光

不忘过往,走向未来。大桥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精神,今天正在感召着新一代。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父母跟我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他们在我心中是最棒的”,共产党员虞芳说。在“桥二代”“桥三代”们眼中,父母一辈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是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

“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参加过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他们是‘桥一代’,‘桥二代’,我在2010年8月接过接力棒,成为了新一代大桥人,我是‘桥三代’!” 在桥工新村长大的胡静,如今兼职桥史馆讲解员,她告诉记者很爱这份工作:“南京长江大桥是名副其实的‘争气桥’。在我的心目中,它是一代又一代大桥人自主创新、顽强拼搏的‘精神之桥’,也是承载着信念、传承,架在我们祖孙三代之间的‘心灵之桥’!”

俯瞰南京长江大桥

江水滔滔无尽,托起人间奇迹。南京长江大桥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一座岿然屹立的丰碑,拥有穿透时空的力量!

江苏省档案馆馆长陈向阳:

一座自力更生的“争气之桥”,感天动地的“精神之桥”

“回望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过程,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奋斗,看到了大桥建设者天堑架飞虹的拼搏和奉献,看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斗志”,江苏省档案馆馆长陈向阳在采访中表示。

2018年起,在组织实施南京长江大桥档案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江苏省档案馆从成千上万件尘封50多年的档案中,进一步认识、读懂了南京长江大桥,对先辈们的奋斗与奉献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越来越清晰地感悟到其中蕴含着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省档案馆开始尝试对南京长江大桥的历史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南京长江大桥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在当时的背景下,克服诸多复杂不利因素,大桥建设者由无开始,从零跨越,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天堑上架起飞虹。

二是不屈不挠、创新创造的争气精神。广大建设者们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惟书本,不迷信外国专家,坚持“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战胜一个又一个施工困难,填补了诸多“中国空白”“世界空白”。

三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立项,到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安全、保卫等,每一个方面都经过反复研讨、勘测、论证、试验,并且集当时全国最强最先进的技术、施工力量,力求精湛完美,无愧后人。

四是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建设者们为能参与这项国家工程而骄傲自豪,“人生难得几回搏”是他们共同的心声,“拼命三郎”是他们共同的称号,“不怕牺牲,争取胜利”是他们共同的誓言。

五是凝心聚力、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生动呈现。

陈向阳说,南京长江大桥既是一座自力更生的“争气之桥”,也是一座感天动地的“精神之桥”。在今天应对百年变局、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我们要通过学习党团结带领人民天堑架飞虹、建成南京长江大桥的光辉历史,从中汲取继续前行的精神力量,奋力书写“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新时代答卷。

共产党员请回答

新征程上如何坚定恒心韧劲?

当代共产党员如何才能像南京长江大桥建设者们那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敢于拼搏、勇于创造,坚定共产党员的恒心韧劲?

周显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事处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共产党员要在爬坡过坎中,蓄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砥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品格。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才能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凝聚起磅礴力量。

曹贵鹏(南京桥工段青年党员):南京长江大桥充分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新创造、拼搏拼命、精细精美、合心合力的精神,彰显着我们共产党人锲而不舍的恒心。

朱万悦(江苏省档案馆档案资源开发处):为了确保建桥质量,建设者们牢固树立“一切经过试验”的钢规铁律,如今试验桥墩依然默默矗立在长江边,展示着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大桥工匠精神。

刘倩(江苏省档案馆数字化修裱部负责人):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南京长江大桥所蕴含的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和启示意义,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朱昱晓 (南京市浦口区泰山街道网格员):共产党员要与大桥建设者们“负重攀登,敢为人先”的精神同频共振。

王世清(大桥藏品收藏家):共产党员要怀着满腔热忱,百折不挠,始终站在攻坚克难的前列。

见习记者  熊越  记者  薛蓓

校对 徐珩

编辑 : 薛蓓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