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紫牛拍咖专访|李玮:我拍的是我心中的山水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紫牛拍咖李玮,地道“老南京”,风光摄影师,独爱标新立异。疫情“宅”家期间,他以口罩为主题,拍摄了一系列微缩摄影作品,成了“紫牛新闻”APP上的爆款。这样精致的场景是如何拍摄出来的?记者带着好奇,专访了这位紫牛拍咖。

李玮作品


布置两小时,只为定格瞬间

工作台方寸之间,一秒钟的定格背后,是平均两个小时的悉心准备。记者来到工作室时,李玮正在用订书钉,为道具玩偶制作一架“梯子”。口罩是真实的,玩偶是假的,李玮需要做的,是通过脑洞和二次加工,让“真”与“假”在作品中发生反转。“口罩用于交代整个大环境,与当下时事发生关联,然后利用玩偶去讲故事。”有了道具,还要考虑如何让两者间发生化学反应,“悬浮和固定是最难的,动不动就会掉好几次。”面对这一挫败感与成就感并存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已经可以做到“心如止水”。

 道具的摆放也很有讲究

 李玮作品


微缩摄影让我开始追求“拍什么不是什么”

灵感是一步一步来的。“我以前拍了七八年风光,这轮疫情期间,出不了门,就在想能拍些什么。”李玮说,“我一开始只是尝试给橙子,给哈密瓜戴上口罩。但我很快发现,这样拍和商品照没什么区别。”出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玮在网上看到了摄影红人田中达也的口罩题材作品。田中在创作中加入了各式玩偶,让画面看起来栩栩如生,这一次接触彻底激发了他的灵感。“亲自尝试之后,我这20年来形成的静物摄影观念被彻底打破了。”李玮说,“田中达也的作品让我把脑洞开得更大。现在我拍什么,把它拍成不是什么。”如今他镜头下的口罩,已经脱离了原本的定义,它可能是一座山,一条裙子,一只碗......

 李玮的工作室

封面 李玮正在制作道具


微缩摄影打磨了我的性格

李玮网名“开心修罗”,极富反差感。“我不善控制情绪,也从不掩饰情绪,所以‘修罗’很符合我的性格。”由于好风光转瞬即逝,曾经的他性子急,动作快,做事讲究效率。但微缩摄影和风光摄影完全不是一回事儿:微距拍摄对道具的要求极高,任何瑕疵都会被无限放大,这要求他必须花上个把小时,将每处细节处理到位。“一着急道具就做不好,做不好拍出来的照片就没法看。”几个月道具做下来,他的性子已经全磨没了,并且萌生了“开疆拓土”的想法。李玮告诉记者,未来希望努力尝试中国禅意古风微缩摄影,通过作品展现中国文化。

图七 李玮的古风作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戎毅晔 于房浩 熊越


校对 王菲

编辑 : 胡妍璐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