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内秦淮河边东关头的吴敬梓纪念馆现已落成开放。这座吴敬梓故居,最为接近历史上吴敬梓住宅“秦淮水亭”的位置,占地约800平米,坐北朝南。南半部分为古桃叶渡遗址,因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而得名,千百年来,历代文人雅士多在此吟诗赋词、幽思怀古,留下许多优美诗句和生动民间传说;北半部分为吴敬梓故居,陈列着各种版本的《儒林外史》著作,反映了吴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断,成为研究吴学的又一阵地。院内有竹林,曲径东北角立文木亭,参天古树与花墙竹篱错落成趣。
秦淮水亭共两层:第一层可看到吴敬梓的生平家世,出生地安徽全椒乡野的景物图片。第二层是《儒林外史》的各种版本和插图及根据《儒林外史》有关章节绘制的连环画作品,还有《儒林外史》问世以后的有关研究文章。
当年吴敬梓在此靠典衣卖文或朋友接济,过着清贫的生活。其坎坷的人生道路,更加激发了吴敬梓的创作热情。约于乾隆元年,吴敬梓三十五岁时动笔创作《儒林外史》。书中大多数人物和情节以秦淮河为背景,幽默而诙谐,有力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因追求功名富贵和沉湎于八股文而酿成的人生悲剧,从而抨击了清代“盛世”下的社会危机。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能“公心讽世”的作品,真可谓一语中的。
编辑 : 陶善工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