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儿时的味道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儿时的味道

南京李华

夫人的表弟在云南挂职即将期满,一再邀请我们去。云南景象独特,蓝天白云、雪山峡谷,处处是景,民族特色风味美食脍炙人口,包容开放的人文环境惬意自在。景色秀丽的云南,一直是我们两口子神往的地方,种种原因始终未能成行,成了心里的一件缺憾,受到邀请之后,便欣然而行。

表弟在云南挂职三年,对云南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了熟于心。他给我们制定了一个10天的游玩计划,能够大致上游览完成云南的中部和西北部的景色。

飞到保山之后,租了一辆车,我们当天就赶到了腾冲的和顺古镇。傍晚在一家百年老店里,品尝了当地的特色美食:菌菇鸡汤。内中有十几味山上野生的菌菇,配以散养的跑山鸡,煨炖三小时以上,浓郁的香气,飘满了院落、走廊和包间。也许是有些饿了,没忍住吞咽了一下嘴角的哈喇子,迫不及待地舀了一小勺入口,一时浓郁的香味充满味蕾,醇厚不腻、回甘无穷,稍微有一点点烫嘴,也没有顾得上,忙不急地吞咽下去,然后张开嘴巴,向外吐着香气,说不出任何的话,只是频频点头。我和夫人相视一笑,又低下头去竞相喝起汤来,像极了儿时物资贫乏时的饥渴模样。

自腾冲开始,我们一路向北,刻意避开高速而选择国道,开始了视觉和味觉的饕餮盛宴。在亚洲第一大榕树下,品尝了不知名的却有着别样甘甜口味的水果,在中国第一大咖啡园里,喝下了一杯醇香苦甘的咖啡。到达怒江州泸水市,已是华灯初上之时,表弟安排我们在美食一条街上一家网红店,吃特色手抓饭。手抓饭是傈僳族和怒族的传统美食,食材丰富且具民族特色,香气四溢,让人垂涎欲滴、食指大动,隐隐间还有儿时吃过的蛋炒饭、猪油拌饭的绝美味道。

离开怒江州向东折转,路窄险峻,海拔逐渐升高,气温逐渐下降。不时地能见到山坡上吃草的牛羊群,偶尔也能在道路上遇见它们悠然而行,占据了整个道路,过往车辆只好停下等待。那是它们的世界,嫩绿的青草和甘冽的泉水,是它们的全部。这时的它们,瞪得圆圆的猩红的眼睛里,却满是惬意,没有谁能够打扰。我脑袋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画面:牧童骑在牛背上,悠闲自在地吹着竹笛,“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我也融入到这样美好的意境之中,仿佛成了骑在牛背上的牧童。

至梅里雪山下的飞来寺时,已接近晚上8点,但是天色仍然很亮,远远看到巍峨的雪山静立在眼前。我们住的房间,面向雪山一侧。第二天早晨5点多时,就听到楼下街面上人声鼎沸。我急忙拉开窗帘,见到雪山已经披上雪亮的衣裳。我知道很快就将要“光照金山”了,我连忙喊起夫人,将窗帘完全打开。光线铺满了房间,我们披上厚厚的衣服,站到窗户前,不忘拿起手机。在一片欢呼之声中,梅里雪山高达674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被雪覆盖的山峰,逐渐呈现出耀眼的金色光辉,山体也由冷峻的灰白变成了喜庆跳耀的淡黄色,随之整个山峰被金色的光辉所笼罩。阳光洒落雪山之巅,金色的光芒熠熠生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点亮。“日照金山”如梦似幻,那一刹那的灿烂,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我被这样壮丽动人的景色迷恋,心中充满无尽惊叹。只顾尽情地欣赏,竟然一时忘记了拍照,被身边的夫人提醒了,才猛然想起一定要记录下这人生难得的体验。事后回味,这样的体验,好似儿时得到了思念良久的一件礼物,吃到了朝思暮想的美食,遇见了许久不见的好友,去看了梦里长现的景色,只是在儿时的体验之上,更多的是心灵的震撼和感悟。

我知道“光照金山”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还存在着丰富的文化和传说。带来好运的“光照金山”,寓意着光明希望、幸福幸运、财富成功等多个维度,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神圣、庄严,坚韧、有力。群山连绵金光洒落,人的身心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梅里雪山一路向南下行,进入香格里拉,下行的山路两侧,“尼西土锅鸡”的店家招牌随处可见。藏区放养的鸡,入黑陶锅炖煮,最大程度保留鸡肉原味,汤色金黄鲜香,配以菌菇和藏药材,具有滋补功效,喝入一口唇齿留香,又能勾唤起藏在味蕾里面的儿时记忆。

我们在5A级的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走走停停,深深地伸着懒腰,每一个肺泡都贪婪地呼吸着裹杂着花香的清新空气,我和夫人都惊讶地发觉,我们能够嗅到空气中的甜味。

不知不觉间走了不少的路,带着两瓶水,也已喝得精光。发现一个售货区,想要买水时,却被正在收拾货物的店家告知到了关门打烊时间,不再做生意了,两瓶水的生意也不行。我们很是无奈,这也许是民族习俗不同,经营理念迥异吧。前方有一个小亭子,几十米之外就能看到打出的鲜奶的广告牌。我和夫人赶了过去,见是一个藏族姑娘在卖热的牦牛奶。我们买了两杯,端在手上还有一些温热,正好可以暖暖被湖风吹冷的双手。奶煮得很热,我们从杯口轻轻喝了一点,一股浓郁的奶香味立即裹满了味蕾,浓厚香甜。忍不住又吸了一口下去,香香的、热热的,一丝暖意立即浸满全身,刚才些许落寂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夫人感叹地说:“这就是小时候吃的大白兔奶糖的味道呀。”是的,就是记忆深处久藏的美好,我赞许地点头,拿出手机,把这一刻的美妙,分享了出去。

小的时候,一颗大白兔奶糖,珍藏很久都不舍得下口。剥开糖纸,闻一闻奶香味儿,随即又一次包上,怕跑了香味,把糖纸的两头旋得紧紧的。再一次剥开糖纸,忍不住就将包裹在奶糖上面的那一层薄薄的糖衣取下,含入嘴中,慢慢地融化,仍然没有舍得吃奶糖。这种在强烈的期盼和隐隐不忍之间犹豫徘徊的心情体验,始终是非常愉悦的。奶糖终究被吞下肚的时候,那浓郁的奶香味道,经久不衰地保留了下去,那幸福的儿时的味道,也经久不息地保留了下来。后来糖果外面包裹的糖衣都换成了薄薄的白纸,是不能吃的,后来的奶糖味淡香寡,后来喝到的牛奶也被加工过,没有了浓郁的奶香味,甚至于奶的表面,都起不了奶衣。也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味蕾发生了变化,对食物的渴望,也不像儿时贫瘠时期的那般强烈。只是,在这样美好的风景里,还能邂逅到这样美好的味道,我有些感动了。

在云南的几天时间,是一场大自然和美食的美丽邂逅,是一场生理和心理的美好体验,更是一场对儿时味道的美妙追忆。

有人把听怀旧歌曲调侃为“歌也变‘老大爷’了”,但经历过的人们仍然会追忆如新、哼唱如怡。这是因为许久之前的熟悉的味道,已经深深地埋藏在心灵深处,挥之不去,却取之即来,再一次出现了,就必然会伴随着美好、惬意、舒心、怡情,这也是——儿时的味道。

作者简介:李华,南京人,从军36载,现供职于南京市级机关,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2001年起散文、随笔、小说、诗歌等散见于《雨花》、《青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南时报》、《中国改革报》等刊物和“人民号”、“头条”、“紫牛号”等网媒,已发表作品百余篇,2024年出版文艺作品集《心灵窗纸》。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