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滞后的创新困局
雅诗兰黛在产品创新上的乏力已成业内共识。DW持妆粉底液作为其明星单品,近年来仅在色号上做文章,核心配方却停滞不前。更值得关注的是,其王牌产品“小棕瓶”在2020年推出第七代前,曾历经长达9年的研发空白期。对比欧莱雅、资生堂等竞争对手常年维持3%左右的研发投入,雅诗兰黛1.5%的研发费用占比显得捉襟见肘。
这种创新滞后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小棕瓶”为例,其定位模糊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作为肌底精华使用时易出现搓泥现象,作为普通精华使用时又缺乏清晰的功效传达。相较之下,竞品兰蔻“小黑瓶”凭借明确的肌底精华定位和良好的使用体验,赢得了更稳定的市场口碑。
渠道混乱的价值稀释
在中国市场,雅诗兰黛长期依赖的免税渠道正在成为双刃剑。2024年旅游零售业务出现的库存积压和价格体系混乱,迫使品牌卷入恶性价格战。这种渠道失控不仅严重削弱了品牌的高端溢价能力,更模糊了消费者对其品牌定位的认知。
记者调查发现,在各大电商平台和免税渠道,雅诗兰黛产品的价格差异显著,同一产品在不同渠道的价差甚至可达30%以上。这种价格体系的混乱直接导致了消费者信任度的下降,有消费者直言:“现在买雅诗兰黛就像在开盲盒,永远不知道是不是买贵了。”
市场变革中的定位迷失
当前美妆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成分党”的崛起推动功效护肤成为主流。新兴国产品牌凭借对成分创新的专注和灵活的社交媒体营销,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小红书平台爆火的“早C晚A”、“刷酸”等护肤概念,背后是一批精准把握年轻消费者需求的本土品牌。
反观雅诗兰黛,其营销策略仍停留在“炒冷饭”阶段。此次“24小时持妆网球场”活动,被业内人士评价为“新瓶装旧酒”的无奈之举。在缺乏实质性产品创新的情况下,这类营销活动不仅难以打动日益理性的年轻消费者,反而凸显了品牌的创新乏力。
面对研发滞后、渠道混乱和市场变革的多重挑战,雅诗兰黛需要的不只是一场华而不实的营销活动,而是从产品创新到渠道管理的全面革新。这个曾经的美妆巨头能否重拾辉煌,取决于其能否真正倾听市场声音,打破创新桎梏。否则,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美妆市场,“老年危机”或将持续加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吴迪
校对 潘政
编辑 : 石伟
更多内容请打开紫牛新闻, 或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