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布文章,仅支持15分钟预览

用科技点燃少年强国梦、强军梦 江苏砺戟军事装备体验基地打造国防科技研学新标杆

{{sourceReset(detailData.source)}}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紫牛新闻

{{item.reporter_name}}

{{item.tag}}

+ 关注

扬子晚报网3月30日讯(记者 万凌云) 三月末尾,春光正好。记者走进位于丹阳延陵镇的江苏砺戟军事装备体验基地,作为丹阳市首个民办国防教育园,该基地为激发青少年科技兴趣,培养国防意识,不断创新发展,注重主题研学,将无人机编程、航天模型制作、无线电侦察等六大科技项目融入国防教育体系。

研学

由此,成功打造出长三角首个“军事+科技”沉浸式研学营地,助力新时代国防教育创新发展。目前,已累计吸引超5000名中小学生参与研学活动,并获评“中国青少年国防科技研学基地”等多项荣誉。

基地占地175亩,分为军事装备体验区与军事科技生活区。记者看到,在科技生活区,学生在认真学习气象知识、无人机的结构原理、电池匹配等知识。随后,学生们化身“航空工程师”,从电路焊接、螺旋桨组装到GPS定位系统调试,完整经历军用级无人机装配流程。

现役无人机教官现场演示定点侦察、编队飞行等战术动作,学员通过FPV眼镜体验第一视角飞行,在模拟战场环境中完成物资空投任务。学生们还可亲手组装无人机并完成投弹任务,通过编程控制飞行轨迹与定点打击,体验从设计到实战的全流程。

在航天实验室,学生们正在对1:50的神州火箭模型拼装,学习燃料舱段分离技术。在模拟航天发射区,学生们利用可乐瓶制作气压式水火箭,通过注水比例调试理解反冲原理。其间,在特别设置的“发射指挥中心”内,孩子们则轮流担任指挥官,模拟完成倒计时点火全流程。

在多功能厅,小朋友正在制作摩斯密码发报机,边制作边学习摩斯密码的接发原理。军事通信专家现场教授摩尔斯密码记忆口诀,孩子们使用二战时期同款电键,在“永不消逝的电波”体验馆完成加密情报收发。

基地

现场

单兵装备体验区架设起移动式无线电基站,学员手持测向仪追踪隐蔽信号源,在3万平方米丛林场地展开“电子侦察兵”实战演练。

在车模制作区,学生们正在认真研究图纸,选择适合的电机、传感器,有的学生富有创意的组装未来战车,在坦克战车对抗时,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遥控器指挥作战,仿佛自己是“战场将军”,要求队友配合支援。

据介绍,基地以“红色基因传承+科技素养培育”为双主线,开发六大特色研学模块:无人机创客工坊:从零件组装到编程调试,培养工程思维与创新能力;航天科技探索:通过神舟火箭模拟发射、长征五号火箭模型解析,激发探索精神;密码与通信:摩斯密码机制作与无线测向课程,增强信息素养与战场应变能力;战术对抗演练:真人CS、步战协同等实战化项目,提升抗压与决策能力;装备深度体验:99A坦克模拟驾驶、歼-15挂弹训练等30余个科目,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国防力量;思维创新:通过军事装备模型制作,鼓励小朋友敢于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者了解到,基地创始人李辉荣是一名老兵。退休后,他筹资购置百余套仿真军事装备,并联合退役军人团队打造专业师资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基地员工中近半数为退役军人,总教官赵勇曾获“全国最美退役军人”称号。基地推出“拥军优待”政策,持优待证游客可免费参观,累计惠及超2000人次。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国防军事科技研学基地将科技与国防教育深度融合,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怀。”为此,2025年砺戟基地计划新增虚拟现实(VR)战场模拟、智能机器人操作等前沿科技课程。目前,该基地不仅面向学生开放,还与丹阳科协及多所中小学校合作,开发国防科技课程,并定期举办“小小科学家”军事科技竞赛,鼓励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

未来,基地计划在全省范围内推广类似模式,打造全国性的研学品牌,让更多青少年感受科技强军的魅力。“我们将继续深耕国防教育,让科技强国、科技强军的梦想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李辉荣告诉记者。

校对 潘政

编辑 : 石伟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name : dynamicData.event_info.title_short}} {{dynamicData.sub_info ? dynamicData.sub_info.subject_desc : dynamicData.event_info.brief}}
{{dynamicData.sub_info ? '+ 关注' : '+ 追踪'}}
文章未发布,请后台刷新重置预览